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2
自我挑戰組

東京離職倒數生活自費連載中系列 第 16

離職倒數15天:我本來以為子宮是我的附屬品,但該不會其實我就只是子宮的容器而已?

辭職前,最猶豫的一件事是「沒請產假會不會太虧」,哈哈。幾乎公司所有前輩都會勸你辭職前先做的事:買房跟生小孩。買房是因為零頭期款房貸非常好貸,生小孩是因為產假的條件很好。產假可以請半年,期間全薪。之後可以請一年半的育嬰假,約半薪,但不用繳稅。(如果我誤會,請糾正) 等於讓你兩年帶半薪帶小孩。大部分人都會請好請滿。(我不知道這是日本規定所有公司都要這樣還是要看各個公司制度,我也不知道台灣的規定是什麼樣。) 我有想過就算繼續待在公司,懷孕了就能放兩年,還能領半薪,實在很吸引人。但看到當媽媽的朋友們那樣累,實在覺得跟我想像的「休息」頗有差距。

年過30,除了周遭不可避免的會常常聊到以外,自己會對懷孕這個議題也會變得敏感。昨天看到水族館裡的鯊魚,疑似無性生殖的新聞,很震撼,好像「繁殖」的義務凌駕於意願之上。同一天還聽了禾馨的醫生的 podcast,說子宮是個最神奇的器官,伸縮自如。聽完這兩個資訊,突然開始有點懷疑,我本來以為子宮是我的附屬品,但該不會其實我就只是子宮的容器而已?

在這個年紀,朋友們最常聊的就是要不要轉職、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萬變不離其宗。最近看的《零偏見決斷法》教我們要增加選項,不要執著於「要不要」。不喜歡工作不一定要換公司,可以試試看做副業,或是在公司裡面換其他職務;結婚更不只是要不要結的問題,而是要跟誰結;但只有生小孩,好像繞來繞去,都會回到要不要生,這個選擇(如果有選擇的話)。頂多討論要不要凍卵,但也只是延後要不要這件事而已。記得去年參加同學婚禮時,有開診所的賓客玩到嗨了,說:「今天在場的來我診所凍卵都打折。」女同學們都馬上靠上去大問細節,大家對凍卵興趣高昂的樣子,超級印象深刻。

離職前跟以前的同事們聊天時,最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跟一個有兩個小孩的爽朗媽媽。當我聊到想做的事跟生小孩的衝突時,幾乎不用解釋,她就懂。這種感覺不只被了解,還有光是知道我不是唯一想過這些的人,就讓人鬆一口氣。
最近看《俗女養成記 2》,真的覺得描寫月經那段維妙維肖,我好像到現在還記得我初經時穿哪件裙子。我也記得以前拿衛生棉一定要躲躲藏藏,就算現在在便利商店買棉條,店員也一定會用紙袋包好。

我幾乎沒有經痛經驗,以前會有下墜感,現在身體幾乎沒有任何不適,但是心情上的波動好像越變越大。我發現月經前會變得異常悲觀、沒自信,月經結束又變回活潑潑的小太陽(自認為)。簡直就像母鯊魚一樣,根本無法控制,反而更像是我被我的器官控制。最近不約而同聽幾個不同國籍的朋友也在講這件事,看來PMS無國界,而且還有可能隨著年齡增加越演越烈。回顧過去,不知道有沒有在這種週期性的低潮期做了什麼不好的決定。如果有,那我是不是算不夠專業?

現在公開說月經還是可能會讓聽的人不自在,更何況是實時宣布來了或是即將來,更不能像請病假一樣寫在 Teams 或 Skype 的狀態上。如果有一天大家對月經這件事變得完全沒有任何禁忌,在職場揭露自己的月經週期會變成正常的嗎?
iOS 8 就開始有紀錄健康數據的官方 Health app,但要五年後到 iOS 13 才有紀錄月經功能 (Cycle Tracking)。而且我的男同事看到這功能,還以為是騎腳踏車的紀錄。覺得有趣的同時,一方面慶幸我有女同事可以聊有關這些子宮與職場的愛恨情仇,一方面覺得難怪這功能要花五年開發啊~

最新文章會分享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igi.wuwu/
歡迎留言討論


上一篇
離職倒數16天:推薦在日本軟體業工作嗎?「東京並不是一個讓你實現夢想的地方。東京是一個能讓你不去注意到自己的夢想並未實現的地方。」
下一篇
離職倒數14天:2020年學到最多的兩件事,解答了我人生最大的困惑
系列文
東京離職倒數生活自費連載中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