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朋友問我「推薦在日本軟體業工作嗎?」
我有點不太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我沒在其他地方工作過,無從比較。
唯一類似經驗是有去美國總部四個月,然後偶爾回去台北辦公室借位子幾天。但也都是在微軟,在日本認識的人也不算多,所以一定沒辦法很全面客觀地回答這個問題。就從我滿滿的偏見來交代幾個常被問的點。
首先,我好像沒認識這幾年有人在日本當軟體工程師當到贖身的。唯一一個最接近的是十幾年前來日本的同事的同事,當時據說他就是把賺到的錢都拿去定期定額買 AAPL 跟 TSLA,所以在我進公司前他就自由了。但是員工因為自家公司 IPO 而財富自由的我是真的沒聽過,因為這裡 IPO 的規模都遠小於中國或美國。薪水的話,Google, Amazon, 微軟這種大廠大概是美國的八折。Indeed 因為被日商收購了,上次聽實際拿過 offer 的人的說法,感覺美國日本薪水差不多。
其次,我覺得在日本找軟體工作,英文好像比日文重要。因為軟體公司,主要是外資或新創。外資不用說,新創比較大間的,也通常會有大量外國人(否則也根本找不到工程師),所以通常英文能力是必需,日文反而比較沒要求。
關於這點,我覺得的很有趣的一個逆向操作是 Indeed。只能說他們真的懂招人,不愧是搞這行的。尤其是前幾年,演算法高手跟會流利英文的人,這兩個族群在日本的交集幾乎為空集合。他們選擇以演算法為優先。當時在招新畢業生時,雖然整間公司都講英文,卻表示面試完全不考慮英文能力,全程有專人翻譯,然後進公司後再讓他們三個月專心學英文。也因為這種破格的嘗試,他們在頭幾年招到很多日本的程式比賽選手,成功在日本塑造了這家公司是神人聚集地的印象後,再一個拉一個。真的很厲害。想當然,大部分的公司,沒有那麼多資源或是也沒有想在日本做到這一步。我主要是想說明,會英文在這裡是一個真的是相對稀有但高需求的能力,畢竟平常工作時,不可能配一個全職翻譯給工程師。
還有常被問的問題是,會不會常加班,跟會不會男尊女卑很嚴重。因為我也只待過微軟,這兩個問題還是跟公司文化比較有關,所以我覺得跟在美國還有台灣差不多。目前聽過的其他軟體公司好像也都沒什麼強迫加班文化,而且因為員工都相對年輕,男女不平等程度,我也覺得跟台灣美國差不多。在壯年時期經歷過泡沫經濟的老一輩日本人,跟一懂事就只體驗過失落的N年的年輕人,我覺得差異大到好像是幾乎不同人種。網路上流傳的奧運開幕式的兩大版本的鬥爭,可能就是這兩個族群的縮影吧。
物價消費上,個人感覺最貴的就是蔬菜、水果,還有珍奶,其他應該跟台北差不多或可能更便宜?(不負責任亂講) 就我們這年紀最在意的房子而言,就算是在東京,上班族普遍都買得起。我記得我的中國同事剛來沒多久在看房時,講過一句經典的肺腑之言:「這地方,居然我們這種打工人都買得起,這太不合理了。」
稅方面,所得稅的級距跟台灣差不多,但是會多一個固定的住民稅繳給地方政府,所以算起來應該都是至少比台灣多10%。稅制非常完善,避稅的方式也不多。該繳的都會繳到。短期賣房會扣重稅,股市資本利得會扣20%,房東收租也都要報所得稅。所以實際上所得稅應該比台灣多滿多。健保、勞保、社保跟年金這種非繳不可的,我實在沒深入了解三個地方的差異,但我總覺得也被扣很多。每個月實際到手的,差不多有帳面上的一半吧。
在某部日劇看到一句話:「東京並不是一個讓你實現夢想的地方。東京是一個能讓你不去注意到自己的夢想並未實現的地方。」這樣回顧,好像的確不是一個高機率大富大貴的地方,但是要過一個有品質的生活並不困難,讓你覺得好像這樣也不錯,怎麼一開始沒想到生活可以這樣過呢。甚至我常開玩笑地說,可能這裡才是成功的共產社會。以上完全不客觀的評論,給需要的人一點參考。也歡迎其他有研究過的人糾正我誤會的地方。
最新文章會分享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igi.wuwu/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