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自我挑戰組

寫測試了嗎? 30 天的 RSpec 基本教學!系列 第 11

Day 11 用 Context 來組織你的測試區塊

該文章同步發佈於:我的部落格

也歡迎關注我的 Facebook 以及 Instagram 接收軟體相關的資訊!

再開始介紹 Context 之前,想先推薦大家一個很棒的網站!

裡面有介紹 RSpec 撰寫的慣例,分別介紹了好的寫法和壞的寫法,當然這都是一個大多數人的共識,還是以自己工作的團隊一致認同的 Coding Style 為準啊~

Better Specs,有空都可以看一下,通常會是 Good 的寫法都有一些道理存在,容易閱讀、語意清晰等等。

好啦~進入今天的正題:

Context Method

首先,我們想要測試 even? 這個方法,可以看到我們在 even? 前方加上了一個 # 的符號,這是為了要區別類別方法以及實體方法的小記號,若是測試實體方法會使用 #some_method method 的寫法!

也是一個小小的共識!

可以看到我們測試的項目非常的簡單好懂,就是期待奇偶數帶來不同的結果,這樣寫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沒有,但可以更好!

RSpec.describe "#even? method" do
  it 'should return true if number is even' do
    expect(...)
  end
  it 'should return false if number is odd' do
    expect(...)
  end
end

為了讓語意更清晰,更容易閱讀,就有了箝套的概念,就像是你電腦的資料夾一樣,會整理相同邏輯的東西再一起,名字是圖片的資料夾裡面不會有 PPT 的報告,所以我們要來讓測試項目被分類,用有意義的敘述!

RSpec.describe "#even? method" do

  context "with even number" do
    it "should return true" do
      expect(6.even?).to eq(true)
    end
  end
  
  context "with odd number" do
    it "should return false" do
      expect(9.even?).to eq(false)
    end
  end
end

完成!這樣就可以把剛剛很長又不容易讀的東西進行分類,也可以在某個 context 之下做延伸,例如當數字是奇數會發生...的測試。

就不會所有的測試都混成一團,看起來就沒什麼脈絡,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在終端機的 Output 會是一個箝套狀,看起超讚的!

而有些時候,你會看到有人用 describe 來替代 context,也是完全可以的,兩者在實際做用上沒有什麼差別。

但大多數的人喜歡使用 contextdescribe 內,因為看起來才有區別的感覺,不然會滿滿整篇都是 describe

我們也可以看看 Better Specs 中有提到的:

整個 context 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組織程式碼,使其易讀,且當你使用 context 時,請用 when with without 來做開頭!

解釋一個情境在測試的環境下也是很重要的,雖然對於非英語母語人士的我來說覺得好像沒什麼差別,但我自己是喜歡看到被組織起來的感覺。

小結

今天沒有帶到太多的東西,但提供了一個我自己覺得很棒的網站,可以透過閱讀別人的 Coding Style 來提升自己寫 Code 的想法!

當你今天學會了一種寫法,你下次就會用那種思考方式來寫,一直不斷地提升自己,但如果一直只寫會動的程式碼,就會停滯不前~

明天會先介紹 before & after 的差別,以及作用域的範圍,hooks 的先後順序等等。

其實開始學習程式後,理解生命週期也是超重要的一環!可以讓你理解整個流程的順序,這樣才知道是哪裡出錯、該從哪裡修理~

明天見!


上一篇
Day 10 實用的 let 方法以及客製化錯誤訊息!
下一篇
Day 12 Hooks 們以及作用域的差別!
系列文
寫測試了嗎? 30 天的 RSpec 基本教學!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