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來稍微了解一下所謂的蘋果系統 "引導 Bootloader"
在第二章時,我們有稍微提到過一般PC BIOS與蘋果 SMC的不同,其實,在其內部對於各個硬體設備的名稱敘述亦不同,類似這樣:
裝置 | BIOS | SMC |
---|---|---|
USB2.0 | EHC1/EHC2/EUSB/USBE | EH01/EH02 |
USB3.0 | USB3 | XHCI/XHC/XHC1 |
音效卡 | AZAL/HDAS | HDEF |
SATA | SAT0 | SATA |
內顯 | GFX0 | IGPU |
獨顯(於第1組X16) | PEGP | GFX0 |
獨顯(於第2組X16) | PEG1 | GFX1 |
若直接以蘋果系統原始方式Boot時,需要掛載USB時,卻找不到掛載於"EH01"或是"XHC"的usb鍵鼠而無法使用,又或是系統碟使用sata port,但卻找不到"SATA"裝置,那就無法進系統了
所以我們可以把SMC跟BIOS比喻成"德文"(SMC)跟"英文"(BIOS),當你的系統使用"德文"要跟硬體溝通,但是硬體名稱都是"英文"時,硬體不會有回應,系統自然也無法正確地執行。
這時,我們需要一種特殊的Bootloader,它介於BIOS與系統的Boot之間,充當翻譯的工作,將現有的硬體名稱"翻譯"成蘋果系統使用的名稱硬體,且讓系統"以為"它是在正確的蘋果硬體上執行,還有就是,加載一些不在蘋果系統裡原生支援的硬體驅動程式
蘋果系統裡的 應用程式(.app)與 驅動(.kext),看起來是一個檔案,但實際上是資料夾,在裡面有不同的檔案來組成所需的功能。 所以,蘋果的應用程式"大多"可以直接拷貝(註1)到其他蘋果電腦中使用,而不需要"安裝"的過程
只要在某檔案上按滑鼠右鍵(或按住Ctrl鍵再按滑鼠左鍵),有出現"顯示套件內容"代表這個"檔案"其實是"資料夾"
註1:
蘋果系統中的 "拷貝" = "Copy" = PC上的"複製" , 但是 "複製" = "Duplicate" = 在同一資料夾產生另一個相同的檔案(檔名略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