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分散式總帳、智慧合約、公有金鑰加密法 !
將前面講的概念,整理成一個比較專業的名詞,讓大家對區塊鏈有更深的認識!
分散式帳本
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簡稱 DLT)
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是一個多站點拿來存放網路數據資料,所有人的共享資料庫,而且不存在第三方管理者,所有人對等、同步的管理整個系統,該系統可以是公共或私人的。可以去新增資料,但不能將其刪除。
其應用領域: 金融、音樂娛樂、藝術、商品供應鏈 等
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s)
也稱為智能合約
2015年,乙太幣的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推出了智慧合約,並開始使用在乙太幣上,雖然智慧合約這個概念在更早以前就有,但真正流行起來的確是因為乙太幣,且目前乙太幣仍是智能合約區塊鏈最常見的應用。
是區塊鏈中制定合約所使用的特殊協議。
將雙方的協議條款寫入,當滿足預定條件時,就可以自動執行。
公司使用智慧合約來管理,且不需要第三方的協助。
會用 if-then 進行檢查,讓交易順利的完成。
特性: 分散性、自主自治、不可變更、條件性(只要滿足條件,就能執行,且智慧合約只會執行被設計來完成的行動)、可自訂性(智慧合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編碼來建立許多類型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
例如:
可以建立代幣化資產、投票系統、加密貨幣錢包、去中心化交易所、遊戲和手機應用程式。
物流公司可以設定一個智慧合約,一旦貨物到達港口,就會自動付款。
政府投票系統、醫療保健、保險業務 等。
公有金鑰加密法(Public-key cryptography)
公有金鑰加密法(Public-key cryptography)也稱為非對稱式加密法。
首先我們必須先認識基礎密碼學中的特性,必須包含
分為兩種加解密方式,分別為對稱式 與 非對稱式加密法 ,而我們今天主要是要介紹公有金鑰加密法也就是非對稱式加密法,所以不會提到對稱式加密法的部分。
公有金鑰加密法是一種安全機制,是唯一一個可以識別區塊鍊網路中的參與者。
首先會生成了兩組金鑰,一個是每個人都能有的公有金鑰(Public key),另一個則是自己獨有的私有金鑰(Private key)。當資訊由其中一把金鑰加密後,就必須用另一把進行解密,然後需要擁有完整一對才能解密,私有金鑰和公有金鑰可協作解鎖總帳中的資料。
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還能幫忙二次檢查確認,簡單來說,如果我想把一段訊息給檸檬公爵看,原本只需要一對公私鑰就能解鎖,但為了確認是我本人寄的內容,數位簽章會在會再次進行加密,其複雜度就能提升到能確認訊息本身的內容,也能確認是我本人寄給他的雙重認證。
上面示意圖(可以看到Alice要傳給Bob的訊息通過加密法得到訊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