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好幾天的解說,終於把 TDD 的測試說完了,我們介紹了好幾個套件:RSpec, Capybara, Factory_bot,因為有太多東西可以說了,礙於時間,沒辦法講得太深入。
結束了 TDD 的介紹,當然就是要進入另一個測試模式: BDD 囉!
不過在介紹 BDD 之前
在 TDD 的測試模式下,看似完善且理想的一套流程,但因為 TDD 本身還是著重在工程師本身的語言上,使得除了 RD 以外的人,都無法完全理解測試案例。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上圖,非程式背景的人,可能就無法理解:「 wallet = MobileWallet.new(50) 」在幹嘛?那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測試時,只有工程師本身知道測試案例內的條件與情境,這樣的風險就是,可能會導致需求與程式不一致。
因為專案的需求只有 PM 最知道,PM 必須將需求完全敘述給工程師,讓工程師寫程式,所以 PM 跟工程師之間的溝通就變得很重要。
如果今天工程師對 PM 的敘述理解 8 成,這 8 成呈現在規格上時,PM 無法完全理解規格上的程式碼時,就可能會導致不一致,因為 PM 可能會漏掉工程師未理解的那 2 成。
那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新的測試模式誕生的原因。下一篇會來介紹這個新的模式 BDD,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