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到最會吵架的女團,當屬徹底奉行坦率透明的 (G)I-DLE,成員包含臺灣、中國、泰國、韓國人。(G)I-DLE 就連出遊也訂下規則:想吵架就吵,吵完再和好。
我們公司也推廣坦率透明,遇到同事吵架時,一方面我會發揮巨蟹座的本性,想躲起來;一方面組織認為我是 Senior,應該發揮影響力、居中協調。兩年前與 Yves 教練 Coaching 時提到這個內心矛盾,Yves 問我:「同事之間的衝突,是同事的主管要處理,還是妳應該處理呢?」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這兩年我學習了 7 Habits、薩提爾、PMBOK,簡要整理所得如下:
許多人的煩惱,來自於關注圈,也就是自己改變不了的事情,但卻很想改變它。
我現在學會區分自己的課題(影響圈)與他人的課題(關注圈)。所以當我看到同事吵架,我會先了解吵架的原因和利益衝突,與我自己的工作和權限是否有關。如果沒有關聯,那就把同事的衝突留在關注圈就好(換言之為吃瓜)。
這兩年遇到同事衝突,當我因為擔任 In-Link 有責任協調時,我會運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以關懷為出發點,了解是否因為過去的經歷,觸發同事此刻的行為。
請留意,了解對方的冰山,並非挖掘對方的隱私,也要留意對方會否感到不舒服。對我來說,這像是 GROW 教練模式這個問句:「過去有沒有遇過類似的事件,當時是如何面對?」從過去的經驗,汲取面對眼前衝突的資源。有時也能讓與談者察覺,原來自己在面對類似的壓力時,會產生類似的緊張與尖銳。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 PMP 是一張學店證照,但其中 People 的 Domain,對我的工作蠻有幫助。
PMBOK Guide 和 PMP 考題裡的正解是:當利益關係人發生衝突時,最優先是讓當事人自己解決衝突,接著才是由 PM 出面協調。而協調也有順序,先分別和利益關係人 1 on 1 面談,了解利益衝突後,再開一個會議,三方一起面談協商。
這段流程執行起來合乎邏輯,只是面談時請留意,運用 ORID 溝通法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也就是第一句話先問:「你覺得還好嗎?」而不是「你認為該怎麼做?」。因為當事人情緒高能時,是無法理性取得共識的。
處理衝突的這個課題,我尚在修行中。需要的時候,我會播放下面這個韓國廣告,藉此轉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