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昨天的話題,我來簡單講一下 Jira Workdlow 的一些術語
Jira Workflow
在暸解這些術語與概念後,就可以再更聚焦於 transition 與 rules 的概念,我們可以善用 rules 為我們建立一些簡單的限制與自動化。
比如說,在敏捷開發的環境裡,我們從過往的被指派工作,更多強調的是在於自我去認領——我們完成手頭上的一個任務後,會再去 Kanban 上拿取下一個待辦的項目。
在紙本環境下,我們的任務可能是一張便利貼,我們在拿取時會順手在便利貼上用奇異筆在右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代表這張是我認領的。但在任何數位化工具裡,做這件事就會變得比較麻煩,像在 Jira 裡,我們就要自己點開 subtask,然後將 Assignee 更新成自己的名字。
又因為只有 Assignee 可以顯性化在 Board 上,所以我們會很仰賴它做為當個階段正在處理的認領者。所以可能在開發階段會是 A 當 Assignee,A 開發完後,將他移到測試階段,為了表示還沒認領,要將自己從 Assignee 移除,然後 B 想要認領測試時,又要在上面更新自己為 Assignee。這些繁瑣的小細節,通常會讓人覺得麻煩、難以落實,進而導致無法將實地的優點待到數位化工具中。
所以我們可以設定當 task 從 Backlog/ToDO 拉到 In Progress 時,自動將拖曳的人設定成 Assignee,當他拉到下個階段時,會自動清空,等待下一個認領的人手動更新,作為認領的儀式感。
如此一來就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又保留在現場的一些優點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