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想要思考我的工作如何促成數位游牧的生活方式的不同面向。 如何決定不同的工作地點? 需要哪些硬體跟軟體工具來支持在不同地點工作,讓工作更有效率。
--
在經過了這兩天之後,我回顧了一些過去我在家工作自己做的一些準備,以及我可能遇到的一些挑戰。例如:網路問題。有時候要遠端回公司工作,但連線品質不見得那麼如預期。有時候不一定是網路速度的問題。我們通常第一個就是會採用可以解決網路速度的方式,不然更極端的就是不要連回去。這時候就會開始設想,有甚麼做法可以讓自己在本機工作可以像在自己的遠端電腦工作一樣的環境。在自己的電腦上建立模擬公司的開發環境,建立測試用的資料庫跟伺服器,讓自己公司的電腦變成只有需要內網IP才需要連線的端點。接下來是開會用的工具,例如網路攝影機、麥克風。最後是改善工作的舒適度,螢幕燈以及電腦椅。而如果這種在家工作的模式,要切換成去不同地點的模式,我會怎麼想像,或者我的實際經驗告訴我應該要做什麼準備來適應這些改變,是我想要去思考的問題。我會想先討論自己怎麼決定安排不同的工作地點,以及設想我可以做的準備。
要去哪裡會是一個需要問自己的問題。如果是在家裡,對我來說那就叫做WFH而不是Digital Nomad,而如果是去另一個固定的工作共享空間,那不就是去另一個固定的工作地點? 但我之後還是會想了解為什麼會有工作共享空間的需求,以及他的運作方式。以下是幾個我想像中的工作場景:
我平常上班通勤的方式是透過自行車,從板橋騎自行車到大直。有時候也會搭捷運。 河濱是一個我平常都會經過的場景,我自己也時常在河濱跑步,練習馬拉松。 除了板橋的河濱,以前工作的地方在行天宮附近的時候,我自己以前中午也會騎機車到大佳河濱公園跑步。雖然並不是一般人想像可以工作的地方,但除了網路跟電力可能比較不方便以外,有些橋下的環境是可以讓自己把筆電放在膝蓋上就可以開始工作。愜意享受視野跟風景。會議的時候也不太需要擔心會吵到其他人。但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可以待很長一段時間,畢竟我也很少看到有人特地去河濱寫程式。除了離家比較近的河濱,有些河濱也很商業化,例如大稻埕或者是大佳河濱公園。
咖啡廳應該是很多人工作的很前面的選擇,因為基本上網路跟插座都不太需要考慮,而且跟在家工作的差別就是咖啡廳的誘惑相對少很多,可以很專心。我覺得在板橋的優勢也是板橋的咖啡廳早午餐店真的多到爆炸。但假日單純為了去咖啡廳而去咖啡廳很難有這個閒情逸致,以及品質。
如何找到適合的咖啡廳?
工作共享空間是一種提供靈活辦公環境的商業服務模式。這些空間通常提供辦公桌、會議室、網路、印表機,以及其他辦公必需品。也有一些額外的設施,例如咖啡吧、零食區。我猜想工作共享空間的需求可能來自於異地工作者,比如我今天如果要去奈良工作,可能就要去找一個固定的工作共享空間,但閒暇時間還是可以去旅遊。這個工作共享空間可能就會聚集著很多類似但不同背景的人。但如果我只是個遠距工作者,我可能就沒那麼必要要在本地找另一個辦公室。
我覺得另一個家也可能是我的工作場域的考慮選項。例如到了九月份可能有東京電玩展,十月份有職棒的總冠軍賽,或是可能搭配自己想看演唱會的旅程。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跟娛樂有一個完美的結合。這時候就可以去設想一趟旅行去挑選一個家當這一小段時間的工作場域。
硬體部分除了必要的工具以外,想特別一提的就是「外接螢幕」,因為我在辦公室有多螢幕的需求。所以如果要有一樣的工作場景,我覺得外接螢幕是一個之前沒有想過但是很必要的東西。我大概在七月的時候就有要異地工作的想像,所以當時也為此買了一個外接螢幕想為未來做準備。
另外我個人會很推薦「電子閱讀器」,因為如果要出門,看書跟看閱讀器比起來一定是閱讀器的cp值比較高,因為只需要攜帶一個平板大小的設備,就可以不用帶厚重的書本。此外閱讀器也有筆記的功能,可以省下以前會亂買筆記本的習慣。買了閱讀器以後就必須要讓自己有電子閱讀的習慣,強迫自己盡量使用電子書。
接著我覺得另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資訊安全」,所以要有備份的硬體跟軟體。因為將設備攜出就可能會有物理上的風險,沒有辦法保證你的設備是不是會物理受損、失竊,所以更需要備份重要的資料。硬體部分需要準備實體的隨身硬碟。軟體部分要善用雲端空間以及妥善的密碼管理。也更要注意個資或者公司資訊外洩的問題。
Git: git除了可以在雲端上做版本控制,也可以把runner裝在本機做版本控制。為了要能夠營造可以遠端工作的環境,我自己會把筆電上也裝好程式的開發版本。以符合有時候網路條件可能不如預期但我仍然可以開發,在某個時間點再透過網路去測試更新
Notion: notion真的是一個不用寫程式碼但可以很方便管理生活大小事的工具。可以把行事曆、圖表、待辦事項、每月的開銷、飲食紀錄、運動管理、閱讀紀錄、專案管理等等都整合在一起的工具。如果遠端工作常會被問到你要怎麼平衡工作跟生活,我覺得使用notion就會是其中的一個解答。
今天我列出了一些想像中的工作場景,我對於場域的需求,並且提出不同於在家工作我可能需要準備的硬體跟軟體,我發現如果只是在不同地點工作的複雜度真的比跨國工作低不少。然而,想要成為數位游牧的角色仍然需要學習適應和仔細的工作地點的選擇。從河濱到咖啡廳,從工作共享空間到民宿,每個選項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挑戰。關鍵在於找到符合個人需求與專業的場域。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