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沒碰過,沒有底,不知道,不確定,陌生的問題的時候,我會使用5W1H來協助釐清。有時後覺得沒有頭緒,但依照這個方法論來思考,擠著擠著,好像就多掌握了一些資訊,從什麼都沒有,變成好像有線索了!
5W1H:六何法又稱為6W分析法或5W1H,即何人(Who)、何時(When)、何事(What)、何地(Where)、為何(Why)及如何(How)。
參照wiki: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AD%E4%BD%95%E6%B3%95
這個有好多變體,可以查到的有:
5W2H:七何分析法, Why(為什麼做)、What(做什麼)、Where(在哪裡做)、When(何時做)、Who(由誰做)、How(如何做)、How much(成本是多少)
6W3H:Why(為何)、What(何事)、When(何時)、Where(何地)、Who(誰)、Whom(為誰)、How(如何)、How many(多少)、How much(多少錢)
總之思考的面向越多,就越能找出方向,並對問題進行收斂。不過有些項目可能想了也沒有頭緒,這時後就需要再拿這個問題,做為題目往下研究,或是去問可能的相關人士,也算是如何問問題的一環。而且有時後不小心問到了問題的核心,可能就會恍然大悟…
(參考大人學:正確的問問題,才能得到好答案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7214 )
在我的看法,Why是對當事者最重要的一部份,因為這個是動機,驅動一個人行動的來源。對於Why有個好解答,做起事來會相對有熱情與信心,就像ACG最常演的:你的劍(攻擊)有迷惘,下定決心後也許就有主角威能爆發了XD。
Who應該是次於Why的項目,我覺得Who的重點在於,了解誰是「利害關系人」。參考wiki: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8%A9%E5%AE%B3%E9%97%9C%E4%BF%82%E4%BA%BA%E7%90%86%E8%AB%96。
早期不懂,就覺得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白目,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才是最白目的那個XD。當然首要是要能分辨出誰是利害關係人,搞錯了就也沒用,而對於主要利害關係人,再怎麼討厭他,他講的話多少還是要紀錄。工作上一起做事,但處於不同情境立場中,利害關係人有可能會因人而異,但可以利用共同的利益/目標/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來建立共識。
但是在工作上,往往What才是別人看得到的地方,在於人不會觀落陰,也不會心電感應,也沒有偵測思想可以用。若是成果沒有被人看見,對應的KPI或評價可能會比較差,所以也要記得配合工作遊戲規則,該做做樣子還是得做一下比較好。
When,Where通常是依據問題目標,重要性會變動,例如遠距工作的可能限制就沒那麼多。例如辦個看日出旅遊,好天氣跟要在日出時間清醒就是個很重要的前提。古人也常說,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就水到渠成。不過不管是怎樣的重要性降低,準時出現在約定的地點,是為人處事守信用的一部份,人於人間的的信任額度一旦用完,不是把錢補進戶頭那麼簡單的事。
而How是實際的行動作法,表達手法的高低會影響他人的觀點,可能產生助力或阻力。有時後出發點是好的,但差勁的手法,就會變成壞人,反之得當黑臉時,適時的讓人了解你的初衷,也許就有人願意諒解。若Why是惡意的,在本質上就是個真壞人,不要以為手法看起來多大愛,還是個壞人,所謂的邪惡最常搞的手段就是這樣(披著羊皮的狼)。
不過實務上,我很少把這個做為項目寫下來,因為屬於偏釐清問題的過程,通常就轉換成待辦事項,而在相關事項搞清楚後,就會有個結論被紀錄下來。要記得不是每次都能得到5W1H各項的對應解答,所以也不要太執著要求每件事都清楚明白,畢竟人生就是充滿各種迷團,在迷中前進,也許要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才會理解。不同的階段,身份,職責也都會有不同的困境與對應答案。不過就是僅量試看看,資訊掌握的越多,心裡相對也會比較踏實有信心。
不過既然都開一篇了,就加減寫一下吧:
項目 | 內容 |
---|---|
Why | 需要了解保健食品,看適不適合買來吃。 |
Who | 自己,家人 |
When | 定期幫自己和家裡補貨 |
Where | 可信的網購,商店通路,朋友真的有在吃推薦 |
What | 保健食品,維生素 |
How | 把比較固定查詢的資訊,資料電子化下來,自己從DB查比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