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學習理論的三層架構
▲AI學習理論的三層式架構圖
第一層次:以AI知識來源分類
①人類專家:法則學派(Rule-based School)知識來源,由人類專家將解決問題的法則傳授給ai作為推理的依據。
②機器自行學習:機器學習學派(Machine Learning School),其知識是由機器自己從輸入的訓練資料中,自己歸納學習而得的與人類無關。
第二層次:以AI學習導向分類
①特徵導向(Feature-Oriented Learning):指AI訓練資料中所歸納出來的事件特徵(Feature),來做為將來新資料預測的依據。
②回饋導向(Feedback-Oriented Learning):機器利用其與環境的互動回饋,尋求「獎賞最多,懲罰最少」的最佳方案來行動。
第三層:以AI學習監督與否分類
①監督式學習:由人類標註樣本的正確答案,並用此來監督機器判斷後果正確與否的AI學習方法,為目前最普遍、精確度最高、應用最廣的學習方法。
☞必須要有答案,才能使用監督式學習。
②非監督式學習:機器學習完全沒有人為干涉,資料沒有人為標註,完全由機器自己根據資料中「本質的特徵」自行進行分析與判斷。
③半監督式學習: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先做監督式學習,再以非監督式學習輔助,以少量標記資料訓練模型,後續於每輪訓練中再加入以模型預測偽標記資料於訓練資料中;或先執行非監督式學習,再執行監督式學習,亦即所謂的遷移式學習(Transfer Learning)。
AI學習理論與任務分類架構
▲學習理論與任務的分類架構圖
法則學派的主要概念
由既存的「知識法則」(Rules)與「事實」(Facts),經由邏輯的「演繹」(Deductive)與「歸納」(Inductive),不斷地衍生出「新的知識。
法則學派的實作:專家系統
3.專家系統缺點與問題
①法則太多:非結構性問題,法則數量之大都不是專家系統可以處理的。
②法則無法表達: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③法則會變而且有例外:隨著科技、政治、社會的隨時變化,許多法則是一直在改變的:此外許多法則都有很多例外。
④法則獲取成本很高:許多專業知識很難快速正確獲取,常負責蒐集專家知識的知識工程師(Knowledge Engineer),要跟在專家旁邊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獲取專家的知識。此跟知識學習學派,只需利用幾個統計與數學模式就可以來學習,其成本與時間支出的差別非常大。
⑤非結構化的資料難以用法則來表示:法則學派較能處理結構化、有充分訊息的資料,但對於非結構化、本身不具有有用的信號(Signal)資料,專家系統很難用法則來處理。
⑥無法處理太複雜的問題:專家系統只能處理,窄領域或範圍較小的問題。
⑦專家系統缺乏彈性很難維護:法則相互關聯,關係很複雜,常會「牽一髮而動全局」,常發生難以預料的錯誤,因此要不斷地重新一再測試,此時維護成本就會非常高。
4. 專家系統優點
①容易解釋:推理過程可清楚列出所觸動的法則。
②學習概念容易瞭解:用專家知識來解決問題,本就是人類最普遍常用的學習法則,故專家系統的背後哲學很容易瞭解。
③容易使用與學習:只要根據它所要求你輸入的資料即可得到,其會自己輸出你所需要的問題解決答案,不用自行學習與瞭解複雜的統計數學模式與AI演算法。
④具有強大說服力:醫療診斷或鉅額投資理財,其所提供的建議由於推理法則清楚,對使用者而言的解釋與說服力較為強而有力,不若深度學習,其背後邏輯只是一個黑盒子而無法解釋推理過程。
參考資料
人工智慧-概念應用與管理 林東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