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突然發現,原來希望大家提升資料素養是要求大家改變過去的行為。當我們提供自動報表時,就是讓他們不再花時間手工整理資料,改為直接看報表。當我們開始協作,也開始觀察、理解並影響他們的行為 🤔。
生活化的例子可能較多人有感的是減肥,雖然知道只要製造熱量赤字,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少就可以,但就超難做到。而且也不是一天或一週的熱量赤字就會減,需要 7,700 大卡才能少一公斤,也不是說你就 4 天 (假設一個成人 TDEE 是一天 2,000 大卡) 都不吃,就會少一公斤,太不健康。就算真的真的這樣減下來一公斤,也滿容易復胖,只要一恢復原本的飲食生活習慣就會回來。到底該怎麼辦呢?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好好休息,簡單卻很難做到,難怪健身產業估值到 2032 年就會達到 532.5 Bn 美金 📈。
建立習慣,不管是聽起來很簡單的多喝水💧、記得每小時放鬆眼睛 👁️ 看遠的地方,或者說正面的話,都超難。改變自己的行為就這麼難了,更何況想要改變多人的行為。
「數位轉型」已經紅好幾年了。是不是有些手法可以參考?不過在我想研究時,有個大浪 🌊 來改變大家,不得不想如何因應改變、擁抱改變:ChatGPT 。
世界級的 AI 專家 Andrew Ng 早在這波 ChatGTP 大浪之前,2018 年就提供了 AI 轉型手冊,還有個完整課程 AI for everyone, 推薦給想入門 AI 的人。
AI Transformation Play book
參考大師手冊對應我的系列文章,來檢查是否有遺漏: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參考大師手法非常有幫助。你可以感覺到,大師也是建議從小地方開始,逐步的擴大及觀察整個團隊是否跟上才往下一步推薦。
另外一個參考案例是科技的演化。推薦這本書 Crossing the Chasm 描述新科技被採納的過程。作者 Geoffrey Moore 在 2014 年演說上提到,他認為當時 Big Data 正在跨越鴻溝。
Crossing the chasm
他建議如何跨越鴻溝呢?
2 principles to cross the chasm
讓我試著應用到資料上
還不知道這兩個大師分享前,自己埋頭苦幹總是會踩坑。以為建立好 ELT 就會一切順利,忽略了整合商業邏輯的重要性。有兩個同事很快就上手自助建立報表後,就以為這工具很簡單,其他人也可以如此。沒想到多數人都只是從 BI 工具下載報表,一樣回到他們習慣的 spreadsheets, 跟過去他們從其他後台設法下載資料沒有差別 🤦♀️。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對商業價值有貢獻,不是想要更換工具而已。就像 Day 15 談到身為資料人,該如何跟其他人協作也很重要,才能讓 Data Team 發揮價值。
信任是合作的基石。如果你希望重新定義整個組織使用資料的方法,需要先建立組織對你的信任。信任需要靠時間慢慢累積,但卻可能一時片刻就毀於一旦。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如何建立信任。
對 dbt 或 data 有興趣 👋?歡迎加入 dbt community 到 #local-taipei 找我們,也有實體 Meetup 請到 dbt Taipei Meetup 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