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1
Modern Web

轉職三年 web 仔:不僅是代碼,更是人生的重構系列 第 21

人生重構 Day21:從 Multi-Repo 領悟溝通重要性

  • 分享至 

  • xImage
  •  

在工程師的世界裡,專業技術固然重要,但溝通能力同樣不可或缺。

這句引言揭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工程師的工作遠不止於寫程式跟使用電腦。有效的溝通在這個職業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僅需要精確地理解客戶或同事的需求,還必須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促進更好的相互理解。


回顧 Day19Day20

Day19Day20 中,我提到了公司成立一個新的產品線,在這個產品線中,我因為對於 React 比較熟悉,所以身為初階工程師的我,被當成資深工程師般,也面對並且完成了很多挑戰。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另一個同樣重要但經常被忽視的方面:溝通。儘管我已經盡力去溝通和解決問題,但這個過程讓我更加明白,成功的溝通需要雙方的積極參與。

組織結構與角色

App 團隊 Adam(假名) 的影響力:最初,我誤以為 Adam 僅作為協助角色參與,但後來發現他在公司內部已經做了五年,所以具有相當多的影響力。到後來,被提拔為前端組長,但他是開發 Java 的。

產品經理 Tim(假名) 的經驗:與 PM 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後,我了解到他之前是一名後端工程師,並且只有一年的工作經驗。這次擔任 PM 更像是一次嘗試,而非基於豐富的經驗。

溝通障礙

在專案的初期,App 團隊成員 Adam 和產品經理 Tim 在未與我們前端工程師進行充分討論的情況下,就制定了整個專案的大綱。這種方式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後續的一系列問題。

會議文化與時間管理

狀況

由於公司原先採用瀑布式開發,而 Tim(PM)希望轉向敏捷開發,我們因此進行了一系列敏捷開發相關的會議,包括 Sprint 規劃、每日站會等。

例如說,我們部門每天早上十點就會站立會議一下了。然後按照 Tim 的要求每天 11 點又要再跟他們站立會議。
造成我每次工作剛進入狀態就被打斷,在工程師開發時,進入狀態會很全神貫注的開發,被打斷後要再進入那個狀態要再花點時間。

敏捷開發的會議有:

  1. Sprint Planning Meeting:迭代規劃會議。用於規劃即將進行的迭代(Sprint)的工作項目。
  2. Daily Stand-up Meeting:每日站立會議。每天短暫的會議,用來更新進度和討論問題。
  3. Sprint Review Meeting:迭代回顧會議。在迭代(Sprint)結束後,回顧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
  4. 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迭代回溯會議。回顧過去的迭代(Sprint),討論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要改進。
  5. Backlog Grooming:產品待辦清單整理。雖然不是每個迭代(Sprint)都會有,但有時會需要進行,以確保產品待辦事項列表(Product Backlog)是更新和優先排序的。

其餘的這些會議,我們每個 sprint 皆會招開,而這些會議則是佔用了大量的工作時間,經常開個半天或是一天,導致實際開發時間大幅減少。

解決方案

我以前的跑 Sprint 的經驗是,大部分都是站會跟週會而已,然後其他的會議大致上都濃縮在週會,週會也大多是了解一下這週的進度跟下週預計要做的事情,通常大概也一小時內就結束了。

不過也讓我確認到敏捷開發的會議並不是應該要照單全收,給予工程師充足的開發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後續影響

按照 Tim(PM)的要求,我們除了每天額外的站會外,還要開足其他的會議,大概讓我們的開發時間少了 1/5 ~ 2/5,到後期我甚至發現很多時候開會,都是我已經盡力表達我在說的東西了,但由於對方資歷尚淺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又花了很多時間讓他了解我到底在說的是什麼技術名詞,或著是這個技術的用意是什麼。

不同程式語言的衝突

在專案初階段,我就計劃採用先進的 React Hook 技術,以其簡潔和易用性為優點。然而,當 Adam(Java 開發者) 看到這一點後,他堅決反對。

用 Java OOP 思考 JavaScript

Adam 根據他的 Java 經驗,堅持認為我們應該使用繼承的概念。他甚至引用了資料,指出 JavaScript 也有 Class 結構,因此應該使用 Class。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已經開始編寫部分代碼。

儘管我詳細解釋了在 React 中,Class 已經透過 extends React.Component 已經繼承了 React 本身的變化,所以此 Class 非彼 Class。但 Adam 仍然堅持他的觀點。因此,我只能嘗試演示給他看,但結果總是出現錯誤,然後他還是找各種方法告訴我一定可以解決。

所以我就陪他試了好一陣子,最後我實在無奈,只好去跟外部工程師群族求助(還好的是我本身就有常駐在一些工程師討論群組)。而且幸運的是,有人回應了我,並分享了一篇來自 React 官方網站的關鍵文章。

最後 Adam 終於同意不能使用 Class。

溝通成本

在這裡體認到溝通成本非常的重,我甚至好幾次跟他開了一整天的會,就只是因為他想了一個他們 Java 有實現過的功能,然後要我跟他說明在 React 上怎麼做,但有些概念不是這麼好解釋。

舉例來說,Java 因為可以繼承,所以就可以取得繼承上層的資料,然後要問我怎麼做到,然後我就跟他說在 React 中通常是透過 Redux 之類的工具來達成。但 Redux 本身就是一個挺抽象的概念,不容易了解,我當初在學習時也是花了三個禮拜的時間(邊上班邊學習)才上手。

所以為此我又要跟他解釋很久,這個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用意是什麼?然後還要解答他一切的問題,他才同意使用,因為「他是組長」啊。

後續

雖說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讓我感覺很糟,但後來還是有注意到一個不錯的點,畢竟 Adam 好歹也在這間公司做了五年以上,對於程式開發的經驗相當豐富。

所以後來他為了加速開發,也自己下來幫忙寫 React,甚至可以感覺到,他只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卻進步的比另外一名前端工程師還快,甚至後來我大部分都在規劃程式面架構方向跟實作,然後由他帶領另外一名前端,有問題時再來問我。

雖然是這樣,不過後續依然又再次遇到更多的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因為篇幅限制,這部分就留到明天了

結語

如同文章開頭所述,「在工程師的世界裡,專業技術固然重要,但溝通能力同樣不可或缺。」這一點在面對不熟悉專業領域的人時尤為明顯。

在這份工作中,我大量實踐了與非專業人士的溝通,這不僅提升了我的需求溝通能力,也讓我能夠更精確地識別問題和痛點,並能快速了解後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有趣的是,在現職工作中,我甚至有同事試圖模仿我的溝通方式,但未能成功。

巧合的是,當時,我在假日自我提升的課程中,也正好是學習了溝通的各個方面的原理、演練以及實作,這些學習不僅在課堂上有所應用,也被我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這大大的讓我更有應用那些資料的能力。

加上我在程式設計學習中積累的扎實基礎,這使我能夠自信地進行溝通,堅持自己的立場,並推動專案的進展。

接下來,我將分享更多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最終選擇離職的原因。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有所收穫。


文章就說到這,有什麼想法或問題,歡迎隨時找我聊聊!

這篇文章也會同步發在 medium 上,如果有興趣歡迎追蹤我。

medium: https://medium.com/@hugh-program-learning-diary-js
email: u88803494@gmail.com


上一篇
人生重構 Day20:進階挑戰—實踐 Multi-Repo 架構
下一篇
人生重構 Day22:溝通是互相的—溝通意願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系列文
轉職三年 web 仔:不僅是代碼,更是人生的重構4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