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Kubernetes

入門 Kubernetes 到考取 CKA 證照系列 第 3

Day 03 -【Basic Concept】:建立 Kubeadm Cluster + Bonus Tips

  • 分享至 

  • xImage
  •  

今日目標


  • 準備一個 Kubernetes cluster 做為練習環境

    • 設定 VM 之間的 ssh 連線
    • 使用 kubeadm 建立 cluster (STEP 1 ~ 7)
  • Bonus Tips (Optional):

    • 設定 kubectl bash completion
    • 加入新的 Worker Node
    • 在 Worker Node 使用 kubectl
    • kubeadm 初始化過程中的除錯
    • 建立 single node cluster
    • 移除 cluster 中的 Worker Node
  • 重要提醒:「使用 Virtualbox,發現 kubelet 抓到的 Node IP 相同」之修改方式。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會有許多範例或練習需要對 cluster 進行操作,所以需要先準備練習用的 cluster,以下提供了兩種方法進行建置:

方法一 : Playground

這是最簡單輕鬆的方式,直接使用網路上的 playground 進行練習,不需要額外的環境建置。這邊提供了兩個網站,登入後就能得到一個暫時性的 cluster,可以進行練習:

  1. killercoda
  2. Play with Kubernetes

兩者的主要差別是,killercoda 開一個環境比較方便,但最多只有兩個 Node 可以用。
如果需要三個以上的 Node 可以使用 Play with Kubernetes。

方法二 : kubeadm

但使用 playground 的方式,練習的結果是暫時性的。所以如果想要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 cluster,可以使用「kubeadm」進行建置。

kubeadm 是一個專門用來部署 Kubernetes 的工具,能夠快速的建立一個 cluster,並且可以直接在本地端進行操作。以下將以 Virtualbox 為例,用 kubeadm 建立一個 cluster。

用 kubeadm 建立 cluster 能讓你對整個 cluster 的架構有更清晰的認識,蠻推薦初學者跟著底下一起操作,

使用 kubeadm 進行建置 cluster 的步驟如下:

  1. 準備環境(虛擬機)
  2. 安裝 container runtime
  3. 安裝必要組件:kubelet、kubeadm、kubectl
  4. 關閉 swap 並啟用 ip_forward
  5. 初始化 master node
  6. 加入 worker node
  7. 安裝 Pod network

STEP 1:準備環境

首先需要安裝 Virtualbox (也可以選用其他虛擬機平台),並建立至少 2 台 VM 做為 Node 來組成 cluster。

其中一台 VN 作為 Master Node,其餘的作為 Worker Node。需注意的是,每台 VM 只少需要:

  • 2GB RAM
  • 2 CPU

補充:Single Node Cluster

其實只用一台 VM 即可建立 cluster,也就一台 VM 同時是 Master Node & Worker Node。這樣的方式稱為「single node cluster」。

如果你手頭上的資源不多、電腦跑不動太多 VM,可以考慮建立 single node cluster 來當作練習環境,同樣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建置,不過要注意做完「STEP 5」後,不須操作STEP 6 : 加入worker node」,直接跳到「STEP 7 : 安裝 Pod network」,最後記得看「Tips 4: Single node cluster」。

(記不住沒關係,底下如果遇到需要 single node cluster 的情況,會再次提醒!)


作業系統這裡挑選 Ubuntu 22.04。在網路設定方面,每台虛擬機準備兩張網路卡:

  • 一張選用 NAT
  • 一張選用橋接介面卡,方便 cluster 內部的 VM 溝通。記得這張網路卡不要用 DHCP,需要自行手動設定 IP。例如下表:
VM IP
Master 192.168.132.1
Worker1 192.168.132.2
Worker2 192.168.132.3

至於安裝 VM 與設定 IP 的方式就不再此贅述,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設定好 IP 後,建議也將 ssh 設定好,方便日在管理 cluster 切換到不同 Node 上操作。底下我們用上表中的 Master 與 worker1 為例:

在 Master 與 worker 1 上進行以下操作

  • 安裝 openssh-server 與 openssh-clien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openssh-server openssh-client
  • 將 ssh 服務設定為開機後自動啟動:
sudo systectl start ssh
sudo systemctl enable ssh
  • 生成 ssh key:
ssh-keygen
# 一直按 Enter 即可
  • 修改 /etc/ssh/sshd_config,將 PermitRootLogin 設定為 yes,允許 clinnt 用 root 連進來:

如果找不到 PermitRootLogin,直接新增這行即可。

# /etc/ssh/sshd_config:
PermitRootLogin yes
  • 重新啟動 ssh 服務: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

確定兩台 VM 都完成以下設定後,我們嘗試在 Master 上用 ssh 連線到 worker1:

ssh root@192.168.132.2

輸入密碼後即可登入。如果不想每次都輸入 IP,可以將 IP 與對應的 hostname 加入 /etc/hosts:

# /etc/hosts:
192.168.132.2 worker1

這樣就可以直接用 hostname 連線了:

ssh root@worker1

安裝好虛擬機、設定好 IP 與 ssh 連線後,就可以開始 cluster 的建置了。


STEP 2:安裝 Container Runtime

每台 VM 上都需要安裝 container runtime,這裡以 containerd 為例:

不同 Linux 版本的安裝步驟可以參考官方文件,這裡以 Ubuntu 為例。

設定好 Apt repo 的 GPG key: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ca-certificates curl
sudo install -m 0755 -d /etc/apt/keyrings
sudo curl -fsSL https://download.docker.com/linux/ubuntu/gpg -o /etc/apt/keyrings/docker.asc
sudo chmod a+r /etc/apt/keyrings/docker.asc

加入 containerd 的 repo 到 source 中:

echo \
  "deb [arch=$(dpkg --print-architecture) signed-by=/etc/apt/keyrings/docker.asc] https://download.docker.com/linux/ubuntu \
  $(. /etc/os-release && echo "$VERSION_CODENAME") stable" |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docker.list > /dev/null
sudo apt-get update

安裝 containerd

sudo apt-get install -y containerd.io

安裝後檢查一下是否有正常運作:

sudo systemctl enable containerd
systemctl status containerd

接著安裝 crictl,一個用來操作 Container Runtime 的 CLI 工具:

VERSION="v1.30.0"
curl -L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sigs/cri-tools/releases/download/$VERSION/crictl-${VERSION}-linux-amd64.tar.gz --output crictl-${VERSION}-linux-amd64.tar.gz
sudo tar zxvf crictl-$VERSION-linux-amd64.tar.gz -C /usr/local/bin
rm -f crictl-$VERSION-linux-amd64.tar.gz

設定 crictl 需要的 socket 位置:

sudo crictl config runtime-endpoint unix:///var/run/containerd/containerd.sock

安裝 containerdcrictl 後,需要把「cgroup-driver」設定為 k8s 所需的 systemd

sudo mkdir -p /etc/containerd
containerd config default | sudo tee /etc/containerd/config.toml

編輯 /etc/containerd/config.toml,找到「[plugins."io.containerd.grpc.v1.cri".containerd.runtimes.runc.options]」,將 SystemdCgroup 設定為 true:

......
[plugins."io.containerd.grpc.v1.cri".containerd.runtimes.runc.options]
  BinaryName = ""
  CriuImagePath = ""
  CriuPath = ""
  CriuWorkPath = ""
  IoGid = 0
  IoUid = 0
  NoNewKeyring = false
  NoPivotRoot = false
  Root = ""
  ShimCgroup = ""
  SystemdCgroup = true # 改這裡!
......

重新啟動 containerd

sudo systemctl restart containerd

最終檢查一下是否有將「SystemdCgroup=ture」設定成功:

containerd config dump | grep SystemdCgroup
# SystemdCgroup = true

提醒

請確保每台 VM 都安裝了 container runtime,並且 SystemCgroup 也有設定為 true,否則 cluster 建立後重要元件會不斷重啟而無法使用!

STEP 3:安裝必要組件: kubelet、kubeadm、kubectl

在每台 VM 上,需要以下三個組件:

  • kubelet:昨天的文章中有提到,它是「小船的船長」。
  • kubeadm:用來部署 cluster 的工具。
  • kubectl:管理員用來與 cluster 進行溝通的 CLI 工具,讓我們能透過下指令來操作 cluster。

安裝以上三個組件的方式如下:

  • 檢查有沒有 /etc/opt/keyrings 這個目錄,如果沒有的話先建立起來:
ls -d /etc/apt/keyrings 2> /dev/null || sudo mkdir -p -m 755 /etc/apt/keyrings
  • 首先,把 kubernetes 的 repo 加入到 apt source list 中: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apt-transport-https ca-certificates curl gpg
curl -fsSL https://pkgs.k8s.io/core:/stable:/v1.31/deb/Release.key | sudo gpg --dearmor -o /etc/apt/keyrings/kubernetes-apt-keyring.gpg
echo 'deb [signed-by=/etc/apt/keyrings/kubernetes-apt-keyring.gpg] https://pkgs.k8s.io/core:/stable:/v1.31/deb/ /'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kubernetes.list

如果作業系統是其他版本的 Linux,可參考官方文件

  • 查看目前可用的 kubeadm 版本: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cache madison kubeadm
# 這裡會列出可用的版本,以下範例選用 1.31.0-1.1
  • 安裝 kubelet、kubeadm、kubectl: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kubelet=1.31.0-1.1 kubeadm=1.31.0-1.1 kubectl=1.31.0-1.1
sudo apt-mark hold kubelet kubeadm kubectl
  • 檢查 kubeadm 是否安裝成功:
kubeadm version

輸出:

kubeadm version: &version.Info{Major:"1", Minor:"31", GitVersion:"v1.31.0", GitCommit:"9edcffcde5595e8a5b1a35f88c421764e575afce", GitTreeState:"clean", BuildDate:"2024-08-13T07:35:57Z", GoVersion:"go1.22.5", Compiler:"gc", Platform:"linux/amd64"}
  • 檢查 kubelet 是否安裝成功:
kubelet --version

輸出:

Kubernetes v1.31.0
  • 檢查 kubectl 是否安裝成功:
kubectl version --client

輸出:

Client Version: v1.31.0
Kustomize Version: v5.4.2

確認每台 VM 都成功安裝了 kubeadm、kubelet、kubectl 後,再往下進行 STEP 4。

STEP4:關閉 swap 並啟用 ip_forward

在預設上,如果 swap 沒有被關閉,可能會導致 kubelet 無法正常運作。所以需要先關閉所有 VM 上的 swap:

sudo swapoff -a # 暫時關閉
sudo vim /etc/fstab # 永久關閉,將swap的那一行註解掉
  • 每台 VM 都需要載入必要的模組,並啟用 ip_forward:
sudo modprobe overlay
sudo modprobe br_netfilter
sudo echo -e  'overlay\nbr_netfilter' | sudo tee /etc/modules-load.d/containerd.conf
sudo tee /etc/sysctl.d/kubernetes.conf<<EOF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 1
net.ipv4.ip_forward = 1
EOF
sudo sysctl --system
  • 確認模組是否載入成功:
lsmod | grep br_netfilter
lsmod | grep overlay
  • 確認「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net.ipv4.ip_forward」都是1:
sysctl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net.ipv4.ip_forward

確認每台 VM 都成功關閉 swap、模組有成功載入,並啟用 ip_forward 後,再往下進行 STEP 5。

STEP 5:初始化 Master Node

初始化時,記得指定 kube-apiserver 所在的 Master Node IP:

以下操作僅於 Master Node 上操作:

sudo kubeadm init --apiserver-advertise-address <master node IP> --control-plane-endpoint <master node IP> --pod-network-cidr=10.244.0.0/16

Pod IP範圍(--pod-network-cidr)的相關含意將會在「Day 20」介紹。

初始化成功後,會出現以下訊息:

Your Kubernetes control-plane has initialized successfully!

To start using your cluster, you need to run the following as a regular user:

  mkdir -p $HOME/.kube
  sudo cp -i /etc/kubernetes/admin.conf $HOME/.kube/config
  sudo chown $(id -u):$(id -g) $HOME/.kube/config

You should now deploy a Pod network to the cluster.
Run "kubectl apply -f [podnetwork].yaml" with one of the options listed at:
  /docs/concepts/cluster-administration/addons/

You can now join any number of machines by running the following on each node
as root:

  kubeadm join <control-plane-host>:<control-plane-port>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hash>

依照訊息的提示,將管理員的 kubeconfig 設定好:

mkdir -p $HOME/.kube
sudo cp -i /etc/kubernetes/admin.conf $HOME/.kube/config
sudo chown $(id -u):$(id -g) $HOME/.kube/config

關於 kubeconfig 將會在 [Day 22]((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348418) 介紹。這裡可以先簡單理解為「管理員對 cluster 的操作設定檔」。

初始化 Master Node 後,目前的 cluster 只存在一個 Node 而已,接下來我們要將 Worker Node 依序加入 cluster 中。

STEP 6:加入 Worker Node

如果你安裝的是 single node cluster,請直接跳到「STEP 7:安裝Pod network」。

在 Master node 上初始化成功的輸出中,「最下方」有提示該如何加入 Worker Node,我們就直接複製該指令到所有 Worker Node 上執行即可:

  • 在 Worker Node 上貼上:
  kubeadm join <control-plane-host>:<control-plane-port>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hash>

加入成功後,回到 master node 上,執行以下指令輸出 Node 的列表:

kubectl get nodes
# 會看到 Master Node 以及 Worker Node

雖然所有 Node 都已成功加入 cluster,但由於缺少 Pod network,所以 Node 的狀態會是 NotReady。

STEP 7:安裝Pod network

為了讓 cluster 中的 Pod 可以彼此溝通,我們需要安裝 CNI (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 來部署 Pod network,可參考官方文件選則 CNI。

常見的 CNI 例如 flannel、calico 等。這裡兩種安裝方式都會介紹:

Flannel 安裝比較簡單,不過這裡推薦安裝 calico,因為 calico 有支援的功能較多,包括後續章節會介紹的 NetworkPolicy。

calico:

  • 在 Master Node 上部署以下檔案:
kubectl create -f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rojectcalico/calico/v3.27.2/manifests/tigera-operator.yaml
  • 由於我們剛才在 kubeadm init 時將「pod-network-cidr」設為 10.244.0.0/16,因此必須先下載 custom-resources 的檔案,修改後再進行安裝: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rojectcalico/calico/v3.27.2/manifests/custom-resources.yaml

vim custom-resources.yaml
  • 修改如下:
......
spec:
  # Configures Calico networking
  calicoNetwork:
    # Note: The ipPools section cannot be modified post-install.
    ipPools:
    - blockSize: 26
      cidr: 10.244.0.0/16 # 修改這裡!
......
  • 修改後部署 calico:
kubectl apply -f custom-resources.yaml
  • 等待約兩分鐘,讓 calico 的相關 Pod 狀態變成 Running:
watch kubectl get pods -n calico-system
  • 這時候再看看 Node 的狀態,直到變成 Ready,就代表 cluster 已經建置完成了:
kubectl get node -w

flannel:

在 Master Node 上執行以下指令:

kubectl apply -f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flannel-io/flannel/master/Documentation/kube-flannel.yml
kubectl get nodes -w
# -w會持續輸出 node 的狀態

等待一段時間後,當 Node 的狀態變成 Ready,就代表 cluster 已經建置完成了。


提醒

如果你建置的是 single node cluster,記得繼續看下面的「Tips 4: Single Node Cluster」。


加入新的 Worker Node

如過在未來需要加入新的 Worker Node 到 Master 中,在 Master Node 上執行以下指令:

kubeadm token create --print-join-command

將上述指令的輸出複製並在新的 Worker Node 上執行,就可以加入 cluster 了。

Bonus Tips

如果以上設定都有完成了,那麼恭喜你成功建置了一個 Kubernetes Cluster!

以下整理出了一些額外的小技巧與設定,能夠讓你更方便的操作與管理 clsuter:

Tips 1:kubectl bash completion

Linux 的 bash shell 有一個很方便的功能,就是輸入指令時按下「tab」鍵會自動補齊檔名或命令。而 kubectl 也有支援這個功能,不過需要以下設定:

  • 下載 bash completion:
sudo apt install bash-completion
  • 設定 kubectl 的 bash completion:
echo 'source <(kubectl completion bash)' >>~/.bashrc
source ~/.bashrc

這樣就設定完成了,可以自行體驗一下,例如輸入「kubectl des」然後按下「tab」鍵,就會自動補全成「kubectl describe」。

除此之外,為了更快速地下達指令,通常會將 kubectl 的 alias 設定成 k。而設定 alias 與相對應的 bash completion 設定方式如下:

echo 'alias k=kubectl' >>~/.bashrc
echo 'complete -o default -F __start_kubectl k' >>~/.bashrc
source ~/.bashrc

同樣測試看看,如果輸入「k des」然後按下 tab 鍵,就會自動補全成「k describe」。

Tips 2:在 Worker Node 使用 kubectl

假如你今天都沒有做任何設定,直接在 worker node 上執行 kubectl 指令,會發現它是無法執行的。

這是因為 kubectl 的操作設定檔是在 Master node 上,也就是 /etc/kubernetes/admin.conf,所以必須將 /etc/kubernetes/admin.conf 複製到 Worker Node 管理員的 $HOME/.kube/config (如同初始化 Master Node 後所做的一樣),才可以使用 kubectl 指令。

在 Worker Node 上執行以下操作:

mkdir -p $HOME/.kube
scp master:/etc/kubernetes/admin.conf ~/.kube/config
# 使用 scp 之前你需要先將相關的 ssh 設定好

Tips 3:初始化過程中的除錯

如果初始化 cluster 後出現各種問題,一定要多加利用 log 來除錯:

  • 列出壞掉的容器:
sudo crictl ps -a

如果上述指令出現以下以下錯誤:

ERRO[0000] unable to determine image API version: rpc error: code = Unavailable desc = connection error: desc = "transport: Error while dialing dial unix /var/run/dockershim.sock: connec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原因是 socket 沒有設定好,使用以下指令修正:

sudo crictl config runtime-endpoint unix:///var/run/containerd/containerd.sock
  • 查看容器的 log:
sudo crictl logs <container-id>

Tips 4:Single node cluster

在預設中,k8s 為了讓 Master Node 與 Worker Node 各司其職,所以在 Master Node 上有「不能執行 Pod」的限制,這種限制稱為「taint」。

關於 taint 的相關概念,有興趣的話可以先看「Day 16」。

但是 single node cluster 的情況下,Master Node 需要同時兼任 worker node 的工作,所以需要移除 taint:

  • 先找到 taint 的名稱:
kubectl describe node | grep -i taint

輸出:

Taints:             node-role.kubernetes.io/control-plane:NoSchedule
  • 移除taint:
kubectl taint nodes --all node-role.kubernetes.io/control-plane-

這樣 Pod 未來就可以在 Master Node 上執行了,來部署一個簡單的 nginx pod 來測試一下:

kubectl run nginx --image=nginx
kubectl get pods -w

看到 Pod 的狀態變成 Running,就代表 single node cluster 建置完成了。

以上所有的 kubectl 操作都會在後續文章中陸續介紹。關於 kubectl 的操作彙整,可以先參考 Day 10

Tips 5:移除 cluster 中的 Worker Node

在 Master Node 上進行以下操作:

  • 列出所有 Node:
kubectl get nodes

  • 假設要移除的 Node 名稱是 worker1,我們將 worker1 的 Pod 先轉移到其他 Node 上,然後再移除 worker1:
kubectl drain worker1 --ignore-daemonsets 
kubectl delete node worker1
  • 再次列出所有 Node,確認 worker1 已經被移除:
kubectl get nodes

如果要完全的清除 worker1 上 Kubernetes 的相關資料,在 worker1 上進行以下操作:

sudo kubeadm reset
  • 清除所有相關的檔案:
sudo rm -rf /etc/kubernetes/
sudo rm -rf .kube/
sudo rm -rf /etc/cni/
  • 最後,解除安裝和清除所有 kubernetes 的套件:
sudo apt-get purge kubeadm kubectl kubelet kubernetes-cni kube* 
sudo apt-get autoremove

重要提醒:使用 Virtualbox,發現 kubelet 抓到的 Node IP 相同

如果是使用 Virtualbox 安裝環境,在每台 VM 都有 NAT 網卡的情況下,可能會遇到 kubelet 抓到的 Node 的 INTERNAL-IP 相同的情況,例如:

kubectl get node -o wide

輸出:

NAME      STATUS   ROLES           AGE   VERSION   INTERNAL-IP   
master    Ready    control-plane   22d   v1.31.0   10.0.2.15    
node01    Ready    <none>          22d   v1.31.0   10.0.2.15    

可以看到 INTERNAL-IP 都為 10.0.2.15

如果沒有修改,日後可能會遇到一些錯誤,例如明明 Pod 有跑起來,但 kubectl exec 卻找不到的情況。因此請照以下步驟修改:

  • 在 Master Node 上,修改 /usr/lib/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10-kubeadm.conf:
vim /usr/lib/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10-kubeadm.conf
  • 因為 STEP 1 將 Master Node 的 IP 設為 192.168.132.1,因此需要把「--node-ip=192.168.132.1」加在最後一行:
# Note: This dropin only works with kubeadm and kubelet v1.11+
[Service]
Environment="KUBELET_KUBECONFIG_ARGS=--bootstrap-kubeconfig=/etc/kubernetes/bootstrap-kubelet.conf --kubeconfig=/etc/kubernetes/kubelet.conf"
Environment="KUBELET_CONFIG_ARGS=--config=/var/lib/kubelet/config.yaml"
# This is a file that "kubeadm init" and "kubeadm join" generates at runtime, populating the KUBELET_KUBEADM_ARGS variable dynamically
EnvironmentFile=-/var/lib/kubelet/kubeadm-flags.env
# This is a file that the user can use for overrides of the kubelet args as a last resort. Preferably, the user should use
# the .NodeRegistration.KubeletExtraArgs object in the configuration files instead. KUBELET_EXTRA_ARGS should be sourced from this file.
EnvironmentFile=-/etc/default/kubelet
ExecStart=
ExecStart=/usr/bin/kubelet $KUBELET_KUBECONFIG_ARGS $KUBELET_CONFIG_ARGS $KUBELET_KUBEADM_ARGS $KUBELET_EXTRA_ARGS --node-ip=192.168.132.1 # 改這裡
  • 重啟 kubelet: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service
  • 然後前往 node01,同樣修改 /usr/lib/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10-kubeadm.conf:
ssh node01
vim /usr/lib/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10-kubeadm.conf
  • 因為 STEP 1 將 node01 的 IP 設為 192.168.132.2,因此需要把「--node-ip=192.168.132.2」加在最後一行:
...(省略)
ExecStart=/usr/bin/kubelet $KUBELET_KUBECONFIG_ARGS $KUBELET_CONFIG_ARGS $KUBELET_KUBEADM_ARGS $KUBELET_EXTRA_ARGS --node-ip=192.168.132.2 # 改這裡
  • 重啟 kubelet: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service
  • 最後返回 Master Node,檢查 Node 的 Internal IP 是否修改完成:
kubectl get node -o wide

輸出:

NAME      STATUS   ROLES           AGE   VERSION   INTERNAL-IP   
master    Ready    control-plane   22d   v1.31.0   192.168.132.1   
node01    Ready    <none>          22d   v1.31.0   192.168.132.2

今日小結

今天提供了兩種方式來建置練習環境。如果只是想練習一些基本操作,那 playground 應該就足夠了。但如果是練習多節點的操作,或想更全面的了解 cluster,那麼使用 kubeadm 來建置 cluster 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置好練習用的 cluster 後,我們明天就來看看 Pod 的相關概念及操作。

另外,文章也會在 Github 上同步更新,後續相關的附錄也會放在 Github 上進行補充 ~


參考資料


上一篇
Day 02 -【Basic Concept】:Kubernetes 的架構與組件
下一篇
Day 04 -【Basic Concept】:Pod
系列文
入門 Kubernetes 到考取 CKA 證照32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