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個專案中,由於工作需求,我開始接觸Quarkus這個Java框架。這個框架雖然相對冷門,但它的先進特性讓我產生了一點興趣。為了更好地掌握Quarkus,我想說初步研究它的各個方面理論,並整理了一系列筆記,期望能夠通過這些分享來幫助更多開發者理解和應用這個框架。
Quarkus由Red Hat主導開發,是一個專為雲原生應用設計的Java框架。目的在解決Java在現代雲環境中的一些瓶頸,特別是在微服務和容器化部分。Quarkus的設計目標包括:
1.極低的記憶體佔用 : Quarkus優化了內存使用,能夠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做高效運行,這對於大規模微服務部署至關重要。
2.快速啟動時間: 相較於傳統Java框架,Quarkus的啟動速度非常快,這使得它非常適合在Serverless架構中使用。
3.容器優先的設計理念 : Quarkus從一開始就考慮了容器化應用的需求,其生態系統內置了對Docker和Kubernetes的良好支持。
傳統的Java技術雖然功能強大,但在應對雲原生環境時,往往因為啟動時間長和內存佔用高而顯得力不從心。隨著容器技術和Kubernetes的廣泛應用,這些缺點成為了開發者面臨的主要挑戰。Quarkus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讓Java開發者能夠在不放棄既有優勢的情況下,創建適應現代雲原生世界的應用。
Kubernetes原生:Quarkus基本上是為Kubernetes量身打造的,所以在此部署過程極為簡化。開發者不再需要手動創建複雜的YAML文件,因為Quarkus能自動生成所需的Kubernetes資源。此外,Quarkus還提供了與OpenShift等平台的深度整合,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容器化環境中的應用價值。
開發者友善:Quarkus不僅在生產環境中表現出色,還為開發者提供了極佳的開發體驗。例如,Quarkus支持熱重載功能,允許開發者在不重新啟動應用的情況下查看代碼變更效果,顯著縮短了開發周期。再者,Quarkus還內置了豐富的擴展和工具,幫助開發者更輕鬆地進行開發。
命令式和響應式編程並存:在Quarkus中,命令式編程與響應式編程共存,這使得開發者能夠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編程模型。對於需要處理大規模並發請求的應用,響應式編程提供了高效的非阻塞解決方案;而對於傳統業務邏輯,命令式編程則更加直觀和易於維護。
為GraalVM和HotSpot量身定制:Quarkus充分利用了GraalVM的優勢,特別是其本地映像(Native Image)生成功能,這使得應用的啟動時間和內存使用都得到了極大優化。此外,Quarkus同樣支持傳統的HotSpot JVM,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運行環境。
有感的超快啟動時間:啟動速度可以達到毫秒級,這使得它非常適合用於Serverless架構和容器化環境,在需要快速擴展或縮減資源的場景中表現尤為突出。
極低內存佔用:優化了應用的內存使用,使其在雲環境中的運營成本顯著降低。這對於那些需要同時運行大量服務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雲原生設計:從一開始就針對雲原生環境進行了優化,特別是在容器化和Kubernetes部署方面。它能夠與現代化的雲基礎設施無縫整合,提供穩定且高效的運行環境。
開發效率提升:Quarkus內置了如熱重載等功能,這使得開發者能夠更快地迭代應用代碼,提升開發效率。此外,Quarkus還支持多種常見的開發工具和IDE,進一步提高了開發體驗。
適應性強:無論是針對傳統單體應用,還是現代微服務架構,Quarkus都能很好地適應。它的模組化設計使得開發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所需的功能,而不必承擔額外的負擔。
開源 : 遵循Apache License 2.0協議,是一個完全開源的項目。其社區活躍,並且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擴展和工具支持,這使得開發者能夠在社區的幫助下迅速解決問題。
與 Java 生態系統中的主流框架 Spring Boot 進行比較。兩者都致力於簡化 Java 應用程序的開發,但在設計理念和性能特點上有著顯著差異。整理如下
啟動時間和內存佔用
容器和雲原生支持
性能優化
適用場景
社區和生態系統
最後稍微簡易比較一下Metric,讓數據說話,這裡引用Baeldung的Spring Boot vs Quarkus比較實驗結果如下
對於需要快速啟動和低記憶體消耗的微服務,Quarkus可能更合適。而對於需要高吞吐量的應用,Spring Boot可能是更好的選擇。Native模式雖然在某些方面表現優秀,但構建時間長且產物大小大,需要權衡使用。
Metrics | Spring Boot JVM | Quarkus JVM | Spring Boot Native | Quarkus Native |
---|---|---|---|---|
Startup time (sec) | 5.395 | 4.075 | 0.082 | 0.142 |
Build artifact time (sec) | 1.759 | 5.243 | 113 | 91 |
Artifact size (MB) | 30.0 | 31.8 | 94.7 | 80.5 |
Loaded classes | 8861 | 8496 | 21615 | 16040 |
CPU usage max (%) | 100 | 100 | 100 | 100 |
CPU usage average (%) | 82 | 73 | 94 | 92 |
Heap size startup (MB) | 1048.57 | 1056.96 | - | - |
Used heap size startup (MB) | 193.31 | 157.066 | 84.574 | 60.41 |
Used heap max (MB) | 604.1 | 567.854 | 144.984 | 519.526 |
Used heap average (MB) | 434.155 | 362.46 | 114.779 | 289.968 |
RSS memory startup (MB) | 197.7 | 159.1 | 90.5 | 57.1 |
Max Threads | 77 | 47 | 73 | 42 |
Requests per Second | 319 | 240 | 395 | 236 |
Spring Boot 與 Quarkus 在性能指標上各有千秋,但Quarkus 在多個關鍵領域展現出其獨特優勢:
啟動時間:Quarkus Native 模式(0.142秒)較傳統 JVM 應用快速數十倍,為微服務和 Serverless 環境提供了顯著優勢。
記憶體效率:Quarkus 在 JVM 和 Native 模式下都表現出色,特別是 Native 模式下的堆記憶體使用量最低(60.41 MB),為資源受限環境帶來巨大效益。
資源利用:Quarkus JVM 模式平均 CPU 使用率最低(73%),體現出優異的資源管理能力。
靈活性:Quarkus 在 JVM 和 Native 模式間提供了靈活選擇,適應不同的部署需求。
基於這些優勢,選擇 Quarkus 不僅能幫助我們應對現代應用架構中的挑戰,更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技術時代中保持競爭力。無論是對微服務、Serverless,還是對容器化技術的探索,Quarkus 都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讓我們攜手踏上這段Quarkus 學習之旅,共同探索 Java 技術。在這條路上,每一步都是對效能的精進,每一次實踐都是對現代應用架構的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