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樂的出現,對音樂產業的衝擊不小,尤其Suno.ai可以自行創作出一首有詞有曲的歌,不免讓人去想,AI在音樂中的角色,究竟是輔助工具還是創作者?
我覺得這個問題會回歸到人們對於「創作者」的定義是什麼。
以下是我覺得一般人對音樂創作者可能的定義:
音樂創作者透過發掘創作的靈感創意,創作出音樂詞曲作品。
在此定義之下,可以進一步探討音樂創作者創作的出的音樂作品和AI生成的詞曲作品究竟有哪些相同或相異之處。
相同之處
音樂技術層面:AI音樂創作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透過大量音樂數據和人類去調整參數產生,例如AI可以自動分析現有的音樂作品,根據其結構和風格生成相似的旋律。其實這跟人類音樂創作者根據靈感或過往經驗設計和絃和編排音樂段落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情感觸發:目前AI創作出的音樂有些已經難以跟真正的音樂創作區分,而且能引起人們的情感經驗共鳴。儘管AI並無情感,但它生成的音樂已經能夠觸發人類的情感共鳴。有些AI生成的作品與一般音樂創作真假難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它們能夠引發聽眾強烈的情感反應。這表示AI創作的作品可以成功模仿人類音樂中的情感表達,進而達到與人類創作作品類似的效果。
相異之處
靈感與創意的來源: 人類音樂創作者的靈感來自個人的經歷、情感、思維和直覺,而AI的創作則是基於對過往音樂的數據分析。AI雖然能生成具有創意的旋律和編曲,但這種創意更多是基於既有模式的組合和變形,而非源自個人情感或新穎的靈感來源。因此,AI創作並不具有「自我表達」及「創新」的能力。
創作過程中的意圖: 人類創作者的創作意圖通常包括對社會、文化或個人經歷的反思和表達,這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而AI的創作過程則是由算法驅動,並無明確的意圖,也不理解其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或社會意義。AI無法自主產生對某一主題的情感反應或思考,而這正是許多音樂作品的核心所在。
作品的獨創性: AI生成的音樂常被批評為缺乏真正的獨創性,而是通過分析和學習已有的音樂數據來生成作品的。儘管這些作品可能在形式上是新的,但仍然是基於過去音樂的模仿。相比之下,人類音樂創作者能夠憑藉靈感和創意,突破傳統音樂模式,創作出全新的音樂風格或表達方式。
從輔助工具的角度來看,許多音樂人將AI視為擴展其創作能力的工具,而非取代創意的機器。AI可以幫助解決常見的創作瓶頸,提供新穎的想法和未來創作的基礎,最終仍由人類音樂創作者進行篩選、修改和完善。這樣的合作模式能讓創作者節省大量時間,並提升創作效率。
總結,AI音樂創作目前仍不能說是真正的創作者,也無法產出創新的音樂,但在音樂創作上AI音樂可以協助人們達到人機共創的效果,加速人類創作出一首動人心弦歌曲的速度。
今天先到這裡,接下來來聊聊AI音樂的技術原理,明天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