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學習資料視覺化與資訊圖表時,在學習上最明顯與過往之間的差異,大概就是開始導入AI工具了吧! 如果看了我的鐵人賽文章,會發現有些我所寫的程式是經過ChatGPT改過的,足以可以看出AI工具已經在學習和工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當然,ChatGPT在處理同時有中文和數字的資料仍有點困難,加上我沒有使用付費版ChatGPT,因此沒有辦法一直提供資料給ChatGPT,不過說起來,免費版提供的指引已很有用;而且我算是會寫程式的人,因此當ChatGPT沒有改對程式,多少我還是能再次修改的。
而國外資料記者面對AI工具的態度如何呢? 其實國外媒體對於新事物多半都滿友善的,更別說是在面對AI新技術部分,普遍心態滿開放的。於今年5月時, 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網站發布了一篇討論文: “New AI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 Tools for Journalists: What to Know” (給新聞工作者的AI和大型語言模型: 需要了解的內容),探討記者面對大型語言模型與AI工具的態度。AI 工具很好用,讓資料記者利用AI 工具產生資料代碼和試算表公式,讓資料記者花更多時間在新聞工作上,減少技術障礙。不過在文章中,作者也用了很多案例來警告,「雖然AI 工具能幫助記者處理資料新聞,可也需要小心記者和編輯需要有系統地使用AI ,並避免其許多準確性、偏差和道德陷阱。」【註1】 而要如何避免陷入道德,關鍵在於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特性,以及要把AI工具用在前端調查階段,而非發布新聞階段。
至於AI工具部分,文章作者推薦如下:
圖1: Copilot頁面,https://copilot.microsoft.com/
我不太確定目前的台灣媒體業,是否有用到這麼多的AI工具。或許ChatGPT與CoPilot有用到,其他的工具則可能用比較少。但我相信不論用哪款工具,AI工具的寫稿成果與新聞內容都暫時無法取代人類,記者對於事件與人物的觀察和新聞追蹤經歷,也難以被AI工具複製。
至少現階段來說是這樣。
【註1】引用自Rowan Philp, “New AI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 Tools for Journalists: What to Know, “https://gijn.org/stories/new-ai-large-language-model-tools-journ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