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JavaScript

Vue.js學習中的細節陷阱:30天自我學習指南系列 第 6

Day 6: Vue 的響應式系統- Ref

  • 分享至 

  • xImage
  •  

接續上一篇著重在Vue響應式系統的reactive() 使用,也理解它主要是針對物件型態資料做響應式資料綁定,今天一口氣來理解另一個Vue提供的響應式資料API-ref()

今日學習重點 :

ref()使用時為什麼總是要加.value?

ref()可以針對一般型別(primitive)和物件型態資料使用

樣板(template)對於ref資料自動解構的限制


Vue ref -內部運作機制

ref() 本身可以針對一般類型資料(字串或數字等),進行響應式資料綁定,當我們要對資料更新時,需要以.value呼叫,Vue才有辦法偵測到我們綁定的資料需要更新。

官方其實有提及,在標準JS語言中,對於一般型態資料並沒有任何機制能夠偵測到異動,除了使用物件definePropert或Proxy代理物件。

官方文件給了一段psudeo code,使用ref裝入資料時,我們在對ref取值或是賦予新值時,會有類似getter/seter 屬性操作攔截器的功能,虛擬碼大概像下面這樣。

// pseudo code, not actual implementation
const myRef = {
  _value: 0,
  get value() {
    track()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this._value = newValue
    trigger()
  }
}

不過有興趣了解的話,真正ref的實現本質上是一個類別 (class),而不是單純透過物件的 getter 和 setter 來管理其值。

ref 在Vue的實作上是透過一個創建 RefImpl 的class類別來實作,它內部封裝了 value屬性,當讀取或修改這個 value 時,是透過觸發對應的getter/setter function,之後才會連動 Vue 的響應式系統。
如果使用console.log去打印ref,應該內部也會出現RefImpl 這個實例物件的蹤跡。

class RefImpl<T = any> {
  _value: T
  private _rawValue: T

  dep: Dep = new Dep()

  public readonly [ReactiveFlags.IS_REF] = true
  public readonly [ReactiveFlags.IS_SHALLOW]: boolean = false

  constructor(value: T, isShallow: boolean) {
    this._rawValue = isShallow ? value : toRaw(value)
    this._value = isShallow ? value : toReactive(value)
    this[ReactiveFlags.IS_SHALLOW] = isShallow
  }

  get value() {
    if (__DEV__) {
      this.dep.track({
        target: this,
        type: TrackOpTypes.GET,
        key: 'value',
      })
    } else {
      this.dep.track()
    }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 略
  }
}

不過為什麼ref選擇以RefImpl 物件getter/setter實現,而不使用Proxy代理物件? 自己理解後大概有以下原因:

ref 主要是用來封裝一般原始值(primitive value)的成為響應式物件。它在封裝時只需要追蹤一個簡單的值或對象。

因為主要封裝的是單一值,就不需要 Proxy 來攔截對象中的每個屬性訪問,因為不像物件有新增屬性的可能,使用普通的物件 (object) 來封裝值更簡單,比起動用Proxy 的操作,應該也更節省效能些。

ref 的主體應該主要是彌補reactive對於一般型別資料不能作用的限制,負責封裝原始值的響應性,而不是處理複雜對象的深層監控,這樣的選擇既簡化了實現,也優化了性能。


ref() 也提供給物件類型資料使用,並且也具有深層響應的特性

Non-primitive values are turned into reactive proxies via reactive()

官方文件(Deep Reactivity)有提到,如果是非原始值資料傳入,ref() 內會透過 reactive,利用遞歸方式處理並掛上proxy,達成深層響應式,就可以達到下面程式碼ref()物件內部屬性資料變動時,畫面也會更新。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obj = ref({
  nested: { count: 0 },
  arr: ['foo', 'bar']
})

function mutateDeeply() {
  // these will work as expected.
  obj.value.nested.count++
  obj.value.arr.push('baz')
}

ref 內部其實是透過createRef(),去產生RefImpl 物件實例。

每次調用cretaeRef時都會先經過toReacitve去判斷帶入的資料是否為物件,是的話則會產生reactive,若是原始值的話就產生剛剛的RefImpl就行。

原始碼出處

大概看一下摘要重點流程:

我們使用的ref其實會呼叫另一個createRef()

export function ref(value?: unknown) {
  return createRef(value, false)
}

createRef()建構子每次產生refImpl時會經過toReactive

function createRef(rawValue: unknown, shallow: boolean) {
  if (isRef(rawValue)) {
    return rawValue
  }
  return new RefImpl(rawValue, shallow)
}

產生RefImpl實例後toReactive中判斷是否為物件,是的話產生reactive物件

  constructor(value: T, isShallow: boolean) {
    this._rawValue = isShallow ? value : toRaw(value)
    this._value = isShallow ? value : toReactive(value)
    this[ReactiveFlags.IS_SHALLOW] = isShallow
  }
  // toReactive
  export const toReactive = <T extends unknown>(value: T): T =>
  isObject(value) ? reactive(value) : value

ref響應式資料的自動解包限制(unwrapping limitation)

Vue 會自動解包那些作為模板上下文中的,頂層屬性的 ref但如果 ref 是嵌套在物件或數組中,則不會自動解包,你需要手動使用 .value 來獲取其值。

頂層的意思:

如果以setup編譯後作用域來說,就是setup裡面所有定義ref的頂層變數,Vue template會自動將.value解析出來,如果是包在物件或陣列裡面則無法自動解包,會直接得到RefImpl物件。

像是範例程式碼object物件裡面包著ref ,因為第一層不是ref ,放到樣板後無法直接轉換提取當中.value數值,就被樣板編譯以JS隱性轉型方式轉成字串[object Object]呈現在畫面中。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object = { id: ref(1) }

{{ object.id + 1 }} // 樣板中會變 [object Object]1 JS轉型變字串

const { id } = object // 解構賦值成為頂層ref
{{ id }} // 可以直接在樣板中調用,因為已經將內部ref提取出變成頂層了

總結: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Vue一定會疑惑, ref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用reactive之類的謎因,不過正如很多討論或文章得到的結論,不要因為開發工具的功能侷限自己使用上的選擇,而是根據團隊訂定的開發規範取捨使用囉。

我平常是比較常使用ref,但透過深入理解才知道原理底層和reactive相關,彼此間也都有一些細節上使用限制,所以理解兩者差異和設計模式在初期熟悉Vue上我覺得是必要的~


學習資源:

  1. https://blog.hinablue.me/vue3-mei-tian-lai-yi-dian-lei (ref vs reactive 小總結)
  2.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reactivity-fundamentals.html#ref (官方文件其實細節很多,細細品嘗會不一樣)

上一篇
Day 5: JavaScript Proxy 和 Vue Reactive響應式系統
下一篇
Day 7: Vue的計算屬性-Computed
系列文
Vue.js學習中的細節陷阱:30天自我學習指南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