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0
IT 管理

沒有終點的敏捷日記系列 第 16

Day16 - 寫出人人看得懂的User Story(2) - 描述(Description)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撰寫 User Story,這就像是寫一篇小故事,只不過主角是我們的使用者,而故事情節是他們希望系統解決的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開始寫這個故事呢?

基本上,User Story 包含兩個核心內容:描述(Description)、(Acceptance Criteria,AC)

描述(Description)

這裡常見的結構是三段式句子,講清楚三件事——誰是使用者、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以及他們為什麼需要這個功能。

身為 [某類型的使用者]
我想要 [某個需求]
這樣我能夠 [達到某個目的]
身為一位    HR 人員
我想要 新  增職務主檔
這樣我能夠  管理新的職位需求

為什麼我們需要寫這樣的描述呢?

在傳統的需求規格書中,我們常常一頭栽進功能的細節,像是「按下這個按鈕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流程應該怎麼走」,結果陷入了技術細節的無底洞。但問題來了,功能設計得再精巧,如果沒有解決使用者的真正需求,那不就像是拿著高級廚具去烤一個根本不想吃的蛋糕嗎?User Story 的描述,就是要避免這個陷阱。

功能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而不是因為規格書說要加什麼就加什麼

實例——查詢職務主檔

假設我們有一個需求:「我想要查詢職務主檔,這樣我能找到特定職位的詳細資訊。」這時,你可能會下意識地想著:「嗯,這個列表要有多少個欄位呢?搜尋條件怎麼設計?要不要分頁?」再深入一點,你可能開始列出一大串的欄位:「職務名稱、職務代號、新增人員、新增時間、異動人員、異動時間...」好像沒完沒了。

這個時候,我建議你深呼吸一下,喝口茶,再回頭看看最開始的描述——使用者只是想「查詢某個特定職務」。那麼,列表上只顯示「職務名稱」和「職務代號」,是不是就夠了?其實這已經能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了,那其他一大堆欄位真的需要嗎?答案可能已經呼之欲出了。


描述是驗收條件的最佳校準器

描述的目的不僅是幫助我們清晰理解使用者需求,還是在我們撰寫 驗收條件(Acceptance Criteria,AC) 前的一個提醒。每當你準備增加一條新的需求規則,問問自己:這個規則是為了解決當下這個問題,還是因為我們「習慣」這麼做?當你思路卡住、不知該如何規劃功能時,回到這個簡單的描述上,它會提醒你:先解決使用者的核心問題,別被無關的細節困住。

User Story 的描述就像是故事的靈魂,它幫助我們不忘初衷,在寫每條驗收條件時,也提醒我們保持簡潔明確。下一次當你覺得規格細節無限膨脹時,不妨停下來,想想這則故事想講的是什麼,也許這樣你就能清醒過來,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


上一篇
Day15 - 寫出人人看得懂的User Story (1)-前言
下一篇
Day17 - 寫出人人看得懂的User Story(3)- 驗收條件(AC)
系列文
沒有終點的敏捷日記22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