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8%/100%
今天睡醒之後,眼前系統忽然跳出:
任務是尋找開發者的真諦
什麼?這是啥鬼任務?
進度:8%/100%
* ✅ 故事脈絡
* ✅ 打造個人裝備+武器
* ✅ Gemini 長老協助
* ✅ 第一關:建立網站服務
支線任務:
* □ 尋找開發者的真諦
什麼?竟然是支線任務,也就代表我可以不去完成?
我是要挑戰拿到白金嗎?
《Re:Human》網站計畫是一個 Side Project ,重複利用既有的資料,加入人類補完計劃的條件,最後融合成資訊可呈現的網站。
還記得人類補完計劃的真諦嗎?
彌補人生中錯過的經典知識與文化體驗,
透過 21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經典漫畫、精選遊戲與藝術作品,
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我的目的是重新利用維基百科或者其它搜尋到的資料,加入必備標籤、描述、網址等資訊,讓資料的傳遞更加容易。
所以我可以收集
- 經典動漫
- 經典電影
- 經典小說
- 科技里程碑
- 遊戲現象
等資料,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可以回顧那些可能錯過的經典。
例如 21 世紀百大電影,除了片名之外,還可以加入篩選標籤、該電影的一句話描述、維基百科的網址等。
而在這個資料收集與建立的旅程當中,我將會使用到:
維基百科:幫助我查詢資料
Gemini CLI :幫助我快速收集資料
Claude Code:幫助我產生一些小工具,例如爬蟲、YouTube API 串接等工具。
Cursor AI:幫助我建立「人類補完計劃」的網站
當然在這過程當中 Claude Code 與 Cursor AI 是可以交互使用的,畢竟 Cursor AI 的背後也是使用 Claude Code。
在執行計劃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在思考,2025 之後,軟體工程師的轉變到底是什麼樣子?
大家常說工程師要被 AI 取代了,而這確實是現在進行式,到了 2030 年,Facebook 會將重複性高且較為初階的編碼工作能夠被 AI 大量的自動化,這對部分中低階工程師將帶來挑戰。
另外一幫人提到,工程師的工作時態會變成 20% 處理程式,主要負責審核 AI 產生的程式碼。而剩下 80% 則是處理規格、會議討論、溝通時程等,等於是集合 PM & Dev 於一身。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在使用 AI 產生程式時,過程相當的舒爽,我只需要制定好規格,遵循專案架構,該 MVC 就 MVC ,該 Clean Code 就 Clean Code,剩下的邏輯處理就交給 AI 負責了。
當汽車取代馬,誰還會騎馬?所以騎馬變成娛樂嗎?
當打字取代寫字,寫字能力變弱,寫字能力變成簽名用與偶爾寫卡片用?
當 AI 取代寫程式,我們不需要在透過腦筋思考,思考能力下降,無腦也能開發。於是思考能力將會被剝奪嗎?
科技的進步就是近一步剝奪人類的能力
所以 AI 取代了工程師的思考邏輯能力,但仔細思考,雖然說開發者不需要透過寫程式的過程之中來引發思考邏輯能力,但省下來的時間,卻可以讓開發者更有額外時間加強其餘技能?例如:寫作能力。
舉一個簡單例子,以往前端工程師最花時間的就是切版,已經花大量時間完成需求,但是卻在交付後被詬病 UI 操作很難用,或者是說可以增加什麼讓它更好用,光加什麼什麼,可能又需要前端多花好幾天的時間完成了。但現在有了 AI 效率大大提升,一個早上完成切版,下午給大家試用,發現哪裡不好用,再次微調修改,下班前搞定。這一來一往除了縮減開發時間之外,也讓前端工程師可以更加追求「好用」,更加追求人性化操作的 UI,而不是追求如何撰寫程式碼。
又或者,省下的時間可以加強寫作能力。
有了 AI 之後,工程師將會花最多時間在寫規格文件上,這也許是「規格寫作」名詞產生的原因吧。
又或者,將思想與技術融入為一體
,而這也應該是身為軟體開發者所需要的轉變吧。
此時系統忽然跳出
已完成支線任務
進度:8%/100%
* ✅ 故事脈絡
* ✅ 打造個人裝備+武器
* ✅ Gemini 長老協助
* ✅ 第一關:建立網站服務
支線任務:
* ✅ 尋找開發者的真諦
《Re:Human》—— 人類補完計劃,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