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毫無 Firebase 經驗的情況下,透過 AI 的協助完成了平台的基礎建設,包括 身分驗證 與 資料庫存儲。這些功能雖然已經足以讓平台「活起來」,但當我繼續開發時,發現 Firebase 還提供了更多進階功能,讓整個平台更完整、更貼近實際使用情境。
這次要聊的,是我在開發過程中一步步摸索並實作的功能,包括 檔案存儲與圖片上傳、Firebase Hosting 多站點部署、Cloud Functions 自動化通知,以及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Firebase 除了 Firestore 和 Database 外,還有 Firebase Storage,專門用來儲存大型檔案,例如圖片、影片、PDF 等。
在我的平台中,任務 與 獎勵 是核心功能,而圖片能讓這些內容更生動。例如,家長可以替任務上傳一張「收拾房間」的示意圖,或者替獎勵加上一張「遊樂園門票」的照片。這樣一來,孩子看到的就不只是文字,而是直觀、有趣的視覺化內容。
我的實作流程幾乎完全是在 AI 的指引下完成的:
原本我對 Firebase「檔案存儲」的概念很模糊,但在 AI 的引導下,不只是功能完成了,還能大致理解背後的運作邏輯。
剛開始開發時,我的 Firebase Hosting 只有部署 主應用。但是隨著平台內容增多,我想要有一個對外的「入口網站」,更像是品牌官網,讓訪客先認識平台再進入主應用。
我就問 AI:「我可以用 Firebase Hosting 同時部署兩個網站嗎?」
AI 告訴我,可以,而且 Firebase Hosting 支援 多站點部署。只要在 firebase.json
中設定多個站點,每個站點可以指向不同的資料夾,甚至是不同的專案結構。
於是我的架構就變成:
這樣的好處很明顯:
這套多站點策略,完全是 AI 建議後我才想到的,而且實作起來比想像中簡單。
另一個讓平台更貼近實際使用情境的功能,是 自動發送 Email 報告。我希望家長能定期收到孩子的任務完成狀況,不需要每天手動打開平台查看。
AI 建議我使用 Firebase Cloud Functions 搭配排程(Scheduled Functions)。流程如下:
實作後,家長就能自動收到一封整理好的報告信,完全不需要額外操作。
最後,為了知道平台實際的使用情況,我啟用了 Google Analytics (GA)。這讓我可以追蹤:
GA 的安裝也很簡單,只要在 Firebase 控制台啟用分析,並在前端加入初始化程式碼即可。透過這些數據,我可以更有方向地優化平台,而不是憑感覺亂改。
回顧這一系列功能,其實我在實作前完全不懂 Firebase 的進階能力。整個過程是:
如果沒有 AI,我可能會卡在第一步就花費大量時間,但現在我不只快速完成了功能,還建立了對技術的理解。
這也是我覺得 AI 協作開發最大的價值:
讓「原本不懂的人」也能一步步完成進階功能,並且在過程中真正學會。
如果說前幾篇是在打地基,完成專案結構、主要介面框架,以及 Firebase 的後端服務與整合——那麼接下來,就是正式進入蓋房子的階段了。基礎建設已經穩固,剩下的就是讓 AI 幫我快速把一個又一個核心功能搭建起來,而「行程管理」正是第一個上線的重點模組。
敬請期待下一篇:《Vibe Coding 真香:行程管理功能輕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