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寫下來,我們談了 Spec 如何幫專案結構化、MCP Server 怎麼落地、任務如何一步步推進。今天,就是要介紹 Kiro 系列的結尾角色:Agent Steering。
Steering 負責建立 Kiro 對你專案的長期記憶,讓每次對話都有一致的語境,成為你專案的 AI 腦──不同於一次性命令輸入,它讓 IDE 放心去想,開發更順。
根據官方文件:
Kiro 的 Steer 透過
.kiro/steering/
裡的 Markdown 檔案,讓專案擁有持續記憶,AI 並不需要每次對話時重新理解風格、架構與技術選擇。
每個專案啟動後,Steer 會自動生成三個核心檔案:
Steering 檔案可以設定 inclusion modes(例如 always、fileMatch、manual),靈活決定何時載入哪些上下文,讓 AI 在正確場景下取得對的知識。
一致性保證
不管是寫 API 還是生成測試,Steering 檔讓每個生成的程式碼都貼合專案的 coding style 和架構。
減少重複說明
啟專案即可預設好策略,省去每次都說「我的架構是 X, 命名是這樣」的麻煩。
協作門檻降低
新進同仁只需查看 steering 檔,就能快速理解專案文化與慣例。
長期演進支援
專案開發中架構變動時,只要更新 steering 即可同步上下文,Team flow 更柔順。
Dev.to 用戶提到,Steering 幫他避免「vibe coding 記憶斷層」,讓 spec、tasks 做真正“活文件”,與實作保持同步。
Medium Reddit
也有人指出,Steering 能解決 stale Markdown 檔或 style drift 的問題,讓 documentation 推進不落後於程式碼變動。
Reddit
這系列文章從 Spec 到 Hook、MCP、最後到 Steer,是想打造一個完整的「AI 開發同事」,不是只 gen code,而是理解 Context、管理流程、持續記住專案文化與規範。
Steering 就是這位同事的長期記憶,他不會忘記你的專案風格,不會忽略你的目標,也不會在你切分模組後失憶。
謝謝你閱讀完這 6 篇Kiro的鐵人連載!也歡迎留言分享你使用 Kiro 嘗試出的 Steer 模板或心得。我們開發不孤單,AI 也可以是好夥伴。
下一篇
接下來我會分享關於MCP,他是什麼,為什麼需要以及一系列的實作,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