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想要寫一個 AI 行程規劃 App ,做為一個稱職的男友就來幫他完成後端部分。她負責以 Flutter 撰寫 App,涵蓋 UI 設計、使用者流程與功能實作;而我則專注於後端開發,負責 API 設計與雲端部署,善用 Cloud Native 架構來實現各項需求。
在接下來的 30 天裡,我們會分別記錄 App 與後端的開發過程,從功能實作、資料串接、測試到最終部署,每天的進度、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法,都將詳實呈現。每一行程式碼、每一次測試與修改,都記錄著這三十天的努力與成長。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 Cloud Native ,今天了解概念後,我想用一個情境來解釋:
假設你想建立一個楓之谷私服,提供大家一個懷舊的遊戲環境。為了讓大家能順利遊玩,你買了三台伺服器,分別架設在你家、阿公家和學校宿舍,剛好來個北中南分流。
為了讓三台伺服器有相同的活動內容與更新版本,你設計了一套管理程式,能夠精準控制楓之谷私服版本,並在必要時關服維修。隨著人數變多,你開始在東部與外島架設伺服器,因此還設計了能快速部屬到新伺服器的方法。這套管理程式與流程,就可以說是土炮版的 Cloud Native。
根據 AWS 的定義,Cloud Native 是指在雲端環境中建置、部屬與管理應用程式,提供高擴充性且靈活的方案來滿足需求。因此,在自己的雲端機器上能夠靈活地建置、部屬與管理楓之谷私服,也符合 Cloud Native 的精神。
當然,土炮自己的雲端伺服器並建立 Cloud Native 架構太麻煩了。在這個系列裡,我將找尋合適的雲端平台,並基於 Cloud Native 架構來完成 AI 行程規劃 App 的後端部分。
這個系列將記錄我一邊學習 Cloud Native,一邊完成 AI 行程規劃 App 後端的心路歷程,從架構設計、API 實作到部署與測試,逐步打造一個具備彈性與擴充性的雲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