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自我挑戰組

簽章戰略!從需求到上線,PM 也懂的電子簽章技術與專案實戰系列 第 17

甘特圖拉起來!學習規劃電子簽章導入時程

  • 分享至 

  • xImage
  •  

昨天,我們協助客戶做出了決策,所以接下來,就可以進入開發了… …嗎?且慢,一個成功的專案,如果這樣就急著派下去進入開發,可以預見,後續等待整個團隊的,會是各種未爆彈及反覆修改之類可怕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一份將這些決策轉化為具體行動的作戰地圖。

在專案管理的世界,這份地圖最經典的呈現方式就是「甘特圖」(Gantt Chart)。它能讓我們一眼看清「要做什麼」 (What)、「誰來做」(Who) 以及「何時做」(When)。
今天,我們就直接拉出一張導入電子簽章系統的專案,最常見的甘特圖 (簡化版),並且來拆解其中的重點。


專案的生命週期

專案的生命週期,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份,而這些也是我們在拉甘特圖時的主要階段:

  1. 第一階段:規劃與準備 (Planning & Preparation)
  2. 第二階段:系統建置與開發 (System Setup & Development)
  3. 第三階段:測試與驗收 (Testing & Acceptance)
  4. 第四階段:上線與移交 (Go-Live & Handover)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在繪製甘特圖前,首先需要將所有工作由上至下,仔細拆分列出,這樣的一份列表,就是工作分解結構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下面這份是精簡版的 WBS 參考範例,實際上會拆分的更細:

編號 標題
1. 啟動與需求訪談、設計
1.1 召開專案啟動會議 (Kick-off Meeting)
1.2 進行需求訪談會議 (Requirements Gathering Meeting)
1.3 產出客製項目設計稿
1.3.1 設計稿交付及簽回確認單
2. 系統建置與開發
2.1 硬體與網路環境準備 (客戶端)
2.2 系統安裝與設定
2.3 API 整合
2.4 客製功能開發
2.5 團隊內部單元測試
3. 測試與調整
3.1 規劃與撰寫 UAT 測試案例 (Test Cases)
3.2 使用者進行實測
3.3 問題回報與調整
4. 教育訓練與交付
4.1 前台操作教育訓練
4.2 後臺操作教育訓練
4.3 系統移交教育訓練
4.4 系統交付驗收

甘特圖 (Gantt Chart)

這邊就是利用上面的 WBS 拉一張簡易的甘特圖範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20/20129145YsmnUkcv1z.png


不只是條列任務

那麼,這一條一條的圖,有什麼用呢?要看時間我看文字不就好了嗎?
對於 PM 來說,拉出任務列表只是基礎,透過甘特圖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要點:

  • 找出「相依性」(Dependencies):有看到上面的圖中,有些項目之間有個箭頭嗎?那就是 PM 要在任務之間釐清的相依性,並且拉出來的箭頭。
  • 管理「關鍵路徑」(Critical Path):在所有任務中,從開始到結束,會有一條耗時最長的路徑。PM 必須特別注意這條路徑上的任務,因為只要有延後,就會影響到專案的交付時間。
  • 預留「緩衝時間」(Buffer Time):絕對不要將時間排的剛剛好,只要有經驗的 PM 都知道,專案進行中一定會遇到突發狀況或延遲,所以要有意識的在計劃中放入合理的緩衝時間,來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這就是專業的風險管理。

甘特圖不只是一張給老闆看的必備文件,它也是 PM 管理專案的基礎、是與團隊和客戶溝通的共同語言,也是管理期望、控制風險的儀表板。

有了清楚的作戰武器,接著 PM 們就準備開始進行大量的溝通工作啦。我們要如何把客戶的需求精準翻譯給工程師?又要怎麼把生硬的技術,翻成客戶能懂的人話?

明天,就讓我們來聊聊 PM 最重要,但也常常被人小看的核心技能之一 — 溝通 (Communication)。


上一篇
SaaS 服務 vs. 地端部署 (On-Premise) 該怎麼選?
下一篇
我是「翻譯蒟蒻」。PM 如何跟工程師溝通需求、跟客戶解釋技術
系列文
簽章戰略!從需求到上線,PM 也懂的電子簽章技術與專案實戰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