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倒數第二天了!這幾天我們聊了很多關於電子簽章的技術和法規,以及我在 PM 實戰中的一些經驗。
在 B2B (Business-to-Business) 軟體領域,專案經理的角色遠不只是確保專案「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完成,我們更像是一位顧問、一位軍師;必須先深刻理解自家產品的技術價值,並去了解客戶面臨的問題後,去謀略、去提出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商業價值。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 B2B 軟體產業當 PM 體會到的一些東西綜合成的我流小建議。
你不一定需要成為一位會寫 code 的 PM,但要能聽懂工程師的語言,對技術的可能性與限制有基本認知。就像我們在前面有討論過 API 文件以及各種電子簽章的技術,只要多一點了解,你跟開發團隊的溝通就會更順暢,也能為客戶設計出更實際、更具深度的解決方案。
別怕自己不會,有不會就去問你的 RD 同事,不幸一點遇到自以為是的 RD 打臉你是家常便飯,當然也是有很多體貼善良的 RD。把為什麼掛在嘴邊,不會就問到懂,懂了後把它學起來就會成為你的武器。(然後你就可以回去打臉那些自以為是的人)
B2B 客戶往往買的不只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而好的解決方案,必須建立在對該產業 Domain Knowledge 的理解上。就像前面提到的醫療產業專案,我們必須比客戶懂法規,也要能知道客戶的產業知識,才能洞察或理解那些他們沒說出口的痛點,建立專業信任感。
產業知識可以從大量閱讀產業市場調查報告、書籍、電子報或請教前輩這些方式來學習,讓自己不單只是個 PM,而是提升成客戶可信賴的顧問。
專案的最終成敗,往往取決於「人」。無論是 Day 18 談的誇部門溝通,還是 Day 21 講到的使用者抗拒,其實關鍵都是同理。我們是否能理解客戶的焦慮?是否能體諒工程師的難處?是否能感受到他們沒說出口,但卻抗拒的原因。
比起多說,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不只是在 Day 15 提到的需求訪談要這麼做,整個專案的溝通過程中,都會需要去聽出那些利害關係人「沒說出口的話」。
想成為 B2B 軟體領域的 PM,其實你的背景是甚麼並不會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像我一樣,從前端工程師 & 平面設計師轉職,或是從業務、行銷甚至其他完全不相關的領域轉職的都大有人在。但這並不代表 PM 沒有核心職能,反而正是因為要成為好的 PM ,要了解的東西需要包山包海,不同的過往經驗反而會成為你的助力。
寫到這裡,這趟 30 天的旅程也接近尾聲了。這一系列的文章對我而言,也是一次再次學習已知知識,並且重新整理自我的機會。
明天,就來做個總結,為這次的旅程畫下句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