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0

以下是將影片重點與 NNgroup 文章內容結合後的整理:


1. Icon Usability 的兩大關鍵:可辨識性(Recognizability)與解讀性(Interpretation)

  • 可辨識性:用戶能否辨認出圖標所描繪的形狀或物件。例如,一個星星圖標是否真的被看成星星?還是被誤認為其他符號(如火花、加號等)?
  • 解讀性:用戶理解該圖標在介面上的實際意義。例如,即使大家都認出店面圖標,但有人認為是「找門市地點」、有人覺得是「首頁」、也有人猜是「店內促銷」。

2. 圖標不一定是「直觀」的

  • 即使是常見物件,圖標設計也常被誤認,尤其在不同文化、年齡、科技經驗等背景下,認知差異巨大。
  • 影片與文章都舉例了「獎章 vs 鑰匙孔」、「購物袋 vs 公事包」、「菜單 vs 文件」等常見誤判。

3. 測試是關鍵

  • 必須在設計初期就針對「辨識」與「解讀」進行測試,不能依賴設計師自身或團隊的直覺。
  • 在使用者測試中,常見的誤判能幫助發現並修正潛在問題。

4. 其他圖標可用性因素

  • 相關性:圖標是否真的代表用戶需要的功能?
  • 易找性(Findability)與易發現性(Discoverability):用戶能否迅速在介面中發現該圖標?
  • 點擊/觸控容易度(Tappability):圖標是否容易操作,不易誤觸?
  • 美觀性(Visual appeal):外觀是否吸引人?

5. 評估方法選擇

  • 依據研究問題,選擇「脫離情境」或「介面情境」下的測試方式。
  • 例如:
    • 脫離情境:僅展示圖標,問用戶「這是什麼?」
    • 介面情境:放入實際介面,讓用戶描述功能或執行任務。

心得分析

UX 角度

  1. 不能假設「大家都懂」圖標意思
    許多設計師會認為某個圖標很直觀,但實際測試結果常常大相逕庭。用戶的背景、習慣、認知模式都會影響解讀,必須用「客觀數據」而非「主觀判斷」來驗證。

  2. 標籤很重要
    若有疑慮,添加文字標籤是降低誤解的有效手段。設計初期務必測試「純圖標」和「圖標+標籤」的差異。

  3. 多元測試,持續迭代
    不能只做一次測試就結束。每次迭代都可能有新發現,尤其是在不同用戶群、不同語言、不同平台。

  4. 設計要有包容性
    圖標要考慮不同年齡、文化、認知能力與無障礙需求。這不只是美學問題,也是功能性與易用性的核心。


PM 角度

  1. 圖標是功能溝通的一環,不是裝飾
    圖標直接影響用戶是否理解功能,進而影響業務目標(如轉換率、留存)。要將圖標設計納入產品功能驗證流程。

  2. 測試與數據驅動決策
    不要僅憑團隊「覺得可以」就上線。依據用戶測試數據,不斷調整圖標設計,才能提升產品整體易用性。

  3. 跨部門協作很重要
    PM 要和 UX、UI 設計師、開發人員密切合作,確保圖標設計、測試、實施都符合用戶需求與產品目標。

  4. 用戶教育與引導
    對於難以避免的抽象圖標(如新功能),可考慮設計 onboarding 流程或 tooltip,幫助用戶理解。


結論

圖標設計不是小事,辨識性與解讀性都會直接影響產品的易用性與成功率。從 UX 與 PM 角度來看,只有持續測試、用數據說話、並關注多元用戶需求,才能設計出真正「有用」的圖標。


上一篇
使用者體驗成熟度是動態系統,而不是階梯-Day20
下一篇
AI 模擬用戶在 UX 研究中的應用與成效-Day22
系列文
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