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The Product Triad: Design’s Role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26/20177695EFDbkhGdHS.png]

  1. 產品三角的起源與核心:

    • 產品三角(Triad)是敏捷組織常見的產品團隊結構,由設計、產品管理、工程三者協作。
    • 源自 IDEO 的 DVF 框架:Desirable(可被用戶接受)、Viable(商業可行)、Feasible(技術可實現)。
    • 理念強調三者共同負責,而非各自擁有單一面向,目的是打破部門壁壘、促進跨職能合作。
  2. 各角色的職責:

    • 設計師:負責定義理想用戶體驗,確保產品符合用戶需求,並透過用戶研究協助全團隊聚焦用戶價值。
    • 工程主管:主導技術可行性評估,協助界定產品開發範圍與可交付成果,並與其他技術團隊協調。
    • 產品經理:連接產品團隊與業務,負責商業可行性、定義成功指標,並進行需求與優先順序管理。
  3. 設計角色在三角中的貢獻:

    • Desirability:設計師需清楚挖掘、闡述用戶需求,確保團隊解決的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 Viability:設計師需理解商業目標,設計時需讓產品方案與商業利益緊密連結。
    • Feasibility:設計師與技術密切合作,確保設計方案具備落地性,並在技術開發過程中持續調整設計。
  4. 結論:


心得分析

UX 角度

  1. 用戶價值的守門人:設計師要成為用戶需求的權威,不僅要做用戶研究,更要能把用戶洞察轉化為團隊可理解、可落實的產品方案。
  2. 跨職能合作:與 PM 和工程主管的協作是日常,設計師既要懂技術限制,也要理解商業目標,才能設計出真正有價值、能落地的產品。
  3. 設計不是交付物,而是協作過程:設計師參與技術討論、商業策略制定,設計方案在開發過程中要不斷迭代,才能適應現實挑戰。
  4. 避免空想或自嗨:設計師要透過數據和用戶研究,驅動團隊聚焦解決最重要的問題,而不是只做漂亮或自以為好的設計。

PM 角度

強調了 PM 的橋樑與協調角色,以及和設計師、工程主管之間的互補關係。

  1. 共同擁有產品成功:PM 不只是商業目標的守護者,而是和設計、工程一起對 DVF 三面向負責,不能有「這不是我的事」的心態。
  2. 用戶洞察與商業目標並重:PM 要懂用戶行為,甚至可補位做用戶研究,確保產品不只商業可行,也真正能被用戶接受。
  3. 推動協作與透明:PM 需主動協調設計與工程,讓大家都了解商業需求、技術挑戰及用戶價值,讓決策透明、優先順序清晰。
  4. 避免部門壁壘:PM 應鼓勵設計、技術早期參與產品規劃,而非等到分工才介入,這樣才能減少重工、提升交付效能。

總結

不論是 UX 還是 PM,本篇強調:只有三方緊密合作,才能打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設計師應主動站在用戶與商業的交集,PM 則要促進團隊跨界合作、共同擁有成果。這種「三角」思維,是現代敏捷產品團隊不可或缺的基礎。


上一篇
為什麼禁用按鈕會損害用戶體驗-Day26
下一篇
創建開發設計規範、建立設計規格時常見的 5 個錯誤-Day28
系列文
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