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十天了,這趟旅程將在此收尾了,
筆者學習Tutting舞蹈已逾十載,學習與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舞風,參與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賽事,
至今仍對於舞蹈有相當大的熱誠!
為了讓技術與想法更進一步突破,我決定結合自身的經驗與所學,挑戰這次的三十天創作,
這不僅是一場單純的鐵人賽,更是一場自我實驗,
能否透過程式、透過數位工具,把 Tutting 的角度、框架與靈感轉化為新的可能??
***
回想過往參與比賽、練習、甚至排舞時,
總是在想:「如果能有一個專門為舞者開發的軟體輔助練習,該有多好?」
試想在某個比賽的場合,賽前取出口袋內的手機,操作一下軟體靈感隨之而來,
彷彿有一位隨身教練,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檢查角度、調整框架、甚至模擬新的套路。
***
此外,思考學習舞蹈的過程數位工具的介入的可行性,
舞蹈以往均以口傳為主,依靠師徒傳承與現場指導,
這種方式有它的魅力,能保有舞蹈文化的「人情味」但同時它也存在侷限,
許多技術無法被精準記錄,常因世代斷層而消失,
如有合適的工具,舞蹈不再只是口耳相傳的文化,而能進一步變成可累積、可流通、可創新的知識系統。
***
我曾將 Tutting 模擬器的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成果分享至社交平台,
意外地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舞者的迴響與回饋,
這不僅證明了這個概念的可行性,也讓我更加確信,
數位工具,確實能成為舞者之間新的交流與創作語言,
因此利用下班時間思考投入開發,
並決定參與本次賽事看看會激盪出什麼新的想法。
***
這三十天的旅程,或許只是 Tutting 模擬器的起點,真正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未來,若能將這些工具推廣至更多舞者,
甚至發展出 3D Tutting 模擬器、AI 輔助創作、舞蹈資料庫,
那麼它將不僅是訓練輔助,更會成為舞蹈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