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繼續前往區塊 23231122 頁面中下面的欄位
Gas used 32,574,123 72.46% | +44.92%
Gas limit 44,955,927
Base fee per gas 0.000000000403306824 ETH (0.403306824 Gwei)
Burnt fees 0.013137366091715352 ETH 50.4%
Priority fee / Tip 0.012930334511962938 ETH
「這組資訊放在同一區裡面有什麼意義呢?」特務 K 問。
「這組頁面告訴我們系統負載和手續費的關係」小雨說「在這十二秒裡面, 區塊燃氣上限(Gas limit) 限制了這段時間內能負擔的運算量。實際使用燃氣(Gas used) 是這個區塊所有交易的運算量的總和。」
「看起來,這個燃氣上限好像沒有用滿,好像才用了百分之 72 多」特務 K 察覺。
「對,區塊燃氣上限是個 硬的上限 ,代表這區塊不能裝載運算超過這個數字」小雨回覆「但系統也有個 軟上限 」
「軟上限怎麼運作呢?」
「區塊只能裝半滿,如果超過半滿,就調高 基礎燃氣單價(Base fee per gas) ,或我喜歡稱 系統費 」小雨說「反之,低於半滿,就調低」
「系統費是怎麼變成手續費的呢?」
「交易所造成的運算負擔以燃氣計,然後把用的燃氣乘上燃氣單價就是要支付的手續費」小雨說「燃氣單價有兩部分,一個是區塊裡面每筆交易共通的基礎燃氣單價,另一筆是因人而異的優先單價」
「啊,單價變貴了,也就是手續費變貴,有些人們就會向隅,不想或不會在當下發送交易,因此系統的負擔也會減輕,直到回到半滿的狀態」特務 K 推測。
「對,而單價變便宜時,會鼓勵人們使用」小雨接著說明。
「所以我們剛剛提到,手續費有給驗證者的,所以現在也有系統決定的部分?」
「系統依照運算量負擔,調整系統費,目的是負載平衡」小雨總結「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緩急,酌量給予驗證者 優先費(Priority fee / Tip) 或 小費 ,目的是鼓勵驗證者優先在區塊打包自己的交易。」
「叫 Tip 聽起來很像美國的小費文化」特務 K 評論「優先費是單價還是已經乘過燃氣量的?」
「優先費這詞在儀表板上面混著用」小雨說「在區塊那頁是乘過燃氣量,但在之後我們要看的交易頁面,就是單價」
「系統費最後會燒掉 🔥」小雨說。
「燒掉!?這麼可怕,在電腦燒東西是什麼意思?」
「我也對燒這個講法感到困惑,其實只是說那筆手續費的金額就沒有收受對象,不再流通了」
為了稍微整理一下思緒,特務 K 把實際使用燃氣的 32574123 gas 乘上每單位燃氣的基礎燃氣單價 0.000000000403306824 ETH ,得到 0.013137366091715352 ETH ,確實與 "Burnt fees" 欄位的數字相同。
特務 K 又發現了一個新單位 Gwei
「就像台幣也有紙鈔和硬幣等不同單位,以太幣本身也有比較小的單位,他們有一些名字」小雨說。「知道下面幾個就夠用了」
「所以 1 Ether 也是 10^18 wei」特務 K 換算「那真的切得蠻細的,計算原子半徑的單位『埃』也不過是 10^-10 公尺」
「如果 1 Ether 是一公尺,那 1 Gwei 就是一奈米」小雨也嘗試長度類比「而 1 Wei 又是 1 Gwei 的一奈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