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這些情境:
寫一個記事本程式,內容要保存下來,下次打開還能看到。
做一個成績系統,分數要存到檔案中,而不是只存在程式裡。
爬蟲抓下來的資料,要存成檔案方便日後分析。
檔案操作就是讓程式和硬碟溝通,把資料永久保存。
常見模式:
"r" → 讀取(read)
"w" → 寫入(write,會覆蓋原檔案)
"a" → 附加(append,新增到檔案尾端)
寫入檔案
with open("notes.txt", "w") as f:
f.write("今天學習了檔案操作。\n")
f.write("Python 真方便!\n")
with 語法會自動關閉檔案,比較安全。
讀取檔案
with open("notes.txt", "r") as f: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如果檔案有多行,可以逐行讀取:
with open("notes.txt", "r") as f:
for line in f:
print(line.strip()) # strip() 去掉換行符號
附加內容
with open("notes.txt", "a") as f:
f.write("這是新增的一行內容。\n")
下次打開檔案,你會發現原本的內容還在,後面多了一行。
真實案例:簡單日記本
#寫日記
with open("diary.txt", "a") as f:
f.write("2025-09-05 今天開始學 Python 檔案操作!\n")
#讀日記
with open("diary.txt", "r") as f:
print(f.read())
學會了讀寫檔案,讓程式可以記住資料,不再只是短暫存在記憶體中。
明天,我們會進入例外處理(Exception Handling),學會讓程式更穩健,不會因為一個小錯誤就整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