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自我挑戰組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系列 第 6

Day 6:冷氣銅管與木作的順序關係,以及天花板預埋的眉角

  • 分享至 

  • xImage
  •  

很多人以為冷氣是最後才裝的,但事實上它會進場三次,而且第一次的時機超級關鍵,在木作還沒開工前,就要先確認走線與定位。

這一步沒處理好,後面天花板的設備、窗簾盒、感測器等都可能沒地方裝,甚至要拆掉重來。


冷氣的三次進場

第一次:場勘與討論路線(裝潢開工初期)

這次我和設計師一起請冷氣師傅到場,重點是確認銅管與排水路徑。當時我們討論了幾個關鍵問題:

  • 銅管要藏在哪?天花板高度要預留多少?
  • 排水怎麼設計?有沒有足夠斜度?會不會需要加幫浦?
  • 銅管與設備會不會打架?像攝影機、AP、感測器的位置怎麼避開?

這些看起來只是冷氣的問題,但其實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空間的智慧設備配置。

小提醒:智慧家庭很多設備都會藏在天花板,例如 Wi-Fi AP、紅外線感測器、漏水偵測器、攝影機。如果冷氣銅管亂繞,會讓這些設備沒有位置可以放。


第二次:佈銅管與排水(木作進場前)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065789amkTcq27wS.jpg

這次就是實際拉管線,包含銅管和排水管,通常會走在天花板或牆角邊。時機點非常關鍵,如果錯過,就可能踩下列幾個坑:

  • 木作封板之後才想到冷氣沒拉,得整個打掉重來
  • 銅管位置不夠或轉角太多,導致冷氣後續安裝卡住
  • 排水沒斜度,開機後冷凝水就會回堵或滴水,嚴重時可能滲到木作或設備

我自己的做法是還沒開始木作前,銅管與排水管就已經全部拉好,設計師也會根據這些走線來微調櫃體跟天花板設計。


第三次:油漆後安裝室內外機(收尾階段)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0657895qrWQdT8rL.jpg

這階段才是大家熟悉的「裝冷氣」:把室內機掛上、室外機架上,然後通電測試。但只要前面有一點沒處理好,這階段就不會是「收尾」,而是「拆天花板、拆櫃體的開始」。


冷氣銅管跟智慧家庭有什麼關係?

別小看冷氣,它會牽動以下幾個智慧家庭的重點設計:

  1. 冷氣控制方式會影響弱電配置

    • 如果是傳統分離式冷氣,要靠紅外線轉發器或智慧面板控制
    • 如果是新型支援 Wi-Fi 的機種,電源一般會直接吃冷氣的電,資料線路當然就是內建好了
    • 所以冷氣的安裝方式會直接決定這些設備的走線位置與電力需求
  2. 銅管與排水會影響天花板空間與佈線設計

    • AP、攝影機、感測器這些設備通常都裝在天花板
    • 如果銅管亂走,或排水管卡位,就可能讓這些設備裝不了或訊號衰減

我家的冷氣配置眉角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065789QG3PXcX0Fe.jpg

我家的所有銅管都統一從書房窗戶旁邊出去,但這邊的空間極度緊繃,因為:

  • 書房上方要藏窗簾盒
  • 銅管彎曲角度也有限制

這幾個條件卡在一起,我們現場反覆丈量與試算尺寸,最後窗簾盒的位置與深度是精算過才施工,否則就會銅管外露或窗簾卡住。


結語

冷氣銅管看起來不智慧,但它的走向與結構,會牽動你整間房子智慧設備的佈線可能性。智慧家庭的美感與穩定性,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這些最一開始的工項有沒有規劃好。這些前期看起來跟智慧無關的冷氣配置,其實正是智慧家庭「能不能穩、能不能美」的起點。


上一篇
Day 5:弱電、水電規劃筆記(含 CAT6、PoE、配電箱整理)
下一篇
Day 7:搞懂智慧開關之前,先搞懂「火線」與「中性線」
系列文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