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AI & Data

從養殖到餐桌:AI在畜產及水產的研究與應用系列 第 12

基於物聯網和蜂群狀態分析的蜂巢智慧監控系統 Day 12

  • 分享至 

  • xImage
  •  

大多數養蜂人仍然採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包括定期觀察蜂箱門口附近區域蜜蜂的活動情況,但人工管理方式無法及時準確地了解蜂群狀況。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一套蜂箱自動監測系統,實現對蜂箱內蜜蜂群體狀態及周圍環境狀態的長期自動監測。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2/201781910WhhDvBIFO.jpg
圖一﹑蜂巢監測系統

研究人員在蜂箱透過溫溼度感測器﹑聲音感測器結合視覺感測設備,並透過YOLOv5為底進行多蜂跟蹤演算法並建立BEE22多蜂追蹤資料集,發現蜂群早上5:00開始活動,並在11:00達到活動量高峰。Abrol 等研究發現濕度對蜂群的活動狀態有影響,且呈現負相關。在強降雨天氣下,蜜蜂的出勤率會下降。當振幅在500 dB至2000 dB之間,蜂巢中心溫度在25 °C至37 °C之間,濕度在48%至67%之間時,蜂群的活動量也會相應增加。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2/20178191n2HnwA2GSX.jpg
圖二﹑多蜂追蹤演算法框架

此篇研究之研究地點為中國福建省福州,中國養蜂場主要飼養的蜜蜂為中華蜜蜂(中國原生種)及西洋蜜蜂;而台灣養殖的蜜蜂則是而台灣養殖的蜜蜂則是以西洋蜜蜂為主,東方蜂(台灣原生種)僅少量飼養。台灣的養蜂場於西部沿海低海拔地區,常見蜂蜜為龍眼蜜及荔枝蜜。福建省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氣候與海拔特徵與台灣部分地區相似,蜜源植物以龍眼、荔枝、柑橘等為主,也與台灣部分地區相似。或許台灣的養蜂場可參考此智慧監控系統協助管理養蜂場,幫助產業轉型。

參考文獻:
Y. Zheng et al., "Intelligent beehiv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olony state analysis,"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vol. 9, 2024, Art. no. 100584.


上一篇
基於人工智慧的動物福利監測平台 Day 11
下一篇
用於瓦蟎檢測和蜜蜂健康管理的人工智慧蜂巢監測系統 Day 13
系列文
從養殖到餐桌:AI在畜產及水產的研究與應用1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