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成功地利用 AI 規劃了一份結構完整的文章大綱。今天,我們就要開始為這個「骨架」填上血肉,引導 AI 逐段生成文章的初稿,親眼見證一篇長文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
這個過程,完美地體現了「人機協作」的精髓:AI 負責快速、大量的文字生成,而人類則負責把控方向、注入靈魂。
▋「分段生成」的核心策略:保持上下文的連貫性
還記得我們昨天提到的「Token」和「上下文窗口」嗎?因為 AI 的短期記憶有限,我們不能一次性要求它寫完全文。我們必須像一個導演在拍電影一樣,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指導它。
這個過程的關鍵,在於「保持上下文的連貫性」。在生成每一個新段落時,我們都需要提醒 AI「我們剛剛說到哪裡了」,以及「我們接下來要說什麼」。
▋實戰開始:逐段生成你的文章初稿
第一步:建立一個全新的「長文寫作」對話
為了確保這次寫作任務的上下文乾淨、不受干擾,我們點擊左上角的「+ 新的對話 (+ New Chat)」,開啟一個全新的工作階段。
第二步:設定初始情境
在這個新對話的開頭,我們要先為這次的寫作任務設定好所有的「背景資訊」。這就像給 AI 一份詳細的「任務簡報」。
【在「主提示框」中輸入】
『你是一位資深的暢銷書作家與編輯,你的寫作風格 [請貼上你的品牌風格描述,例如:專業但不嚴肅,風趣但不輕浮]。
我們現在要共同完成一篇關於「[你的文章主題]」的深度長文。
以下是我們已經定稿的「文章大綱」,以及我們品牌的「核心人設」。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你必須嚴格遵循這些指導原則。
[貼上 Day 07 建立的「品牌人設卡」全文]
[貼上 Day 11 完成的詳細文章大綱全文]
你都理解了嗎?如果理解,請回答「準備好了」。』
這個指令非常重要,它一次性地將「角色、風格、主題、人設、架構」全部灌輸給 AI,為接下來的分段寫作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
第三步:逐段下達「生成指令」
現在,我們開始逐段生成。每一個段落,都是一次新的指令。
1. 生成引言
【在「主提示框」中輸入】
『請先根據大綱,為我撰寫「引言」部分。請確保開頭有一個強力的鉤子 (Hook),能立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2. 生成第一個主體段落
當引言生成完畢後,我們繼續下一個指令。關鍵在於,要明確指出「現在要寫哪一段」。
【在「主提示框」中輸入】
『請接著撰寫第一個主體段落:「[從你的大綱中,複製貼上第一個副標題,例如:一、問題定義:你為何總是靈感枯竭?]」。
請根據大綱中這個段落的要點來發揮,並確保內容與引言部分流暢銜接。』
3. 持續生成,直到結尾
重複這個模式,一個一個地完成所有段落。
【在「主提示框」中輸入】
『接下來,請撰寫第二個主體段落:「[複製貼上第二個副標題]」...』
第四步:人類總編輯的「即時反饋與修正」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是一個被動的等待者,而是一個主動的「總編輯」。當 AI 生成的某一段不符合你的預期時,你必須立即給出反饋。
【即時修正的指令範例】
這種「生成 -> 反饋 -> 修正」的循環,是高品質人機協作寫作的核心。
第五步:生成結論與行動呼籲
最後,完成結論部分。
【在「主提示框」中輸入】
『現在,請根據大綱,為我撰寫「結論與行動呼籲」部分。請確保結尾強而有力,並給出一個清晰的指令,引導讀者留言或分享。』
今天,我們親身體驗了從一個大綱,到一篇完整文章初稿的誕生過程。我們學會了如何設計「連貫指令」,以及如何在協作中扮演好「總編輯」的角色,透過「即時反饋」來提升 AI 的產出品質。
至此,一篇由 AI 快速生成、並由你注入靈魂的文章初稿已經完成。但它的價值還遠不止於此。
明天,我們將學習如何施展「內容分身術」,將這篇辛苦完成的長文,高效地再製成適用於各個社群平台的多種內容格式,實現「一魚多吃」的最大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