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Cloud Native

駕馭商用容器叢集,汪洋漂流術系列 第 27

【Day 27】 結合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進行自動化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今天要聊的是一個常常跟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OCP) 綁在一起出現的工具: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AAP)。
很多剛接觸 OCP 的人都會問:

  • 「我已經有 oc 指令、Operator、GitOps,為什麼還要 Ansible?」
  • 「不是只要安裝叢集就好,幹嘛拉一個平台進來?」

Ansible 與 OCP 的淵源

OpenShift 一開始的安裝工具就是 openshift-ansible。
雖然現在有了 openshift-install + IPI/UPI,但底層還是離不開 Ansible:

  • 前期:建 VM、設 VLAN、防火牆規則
  • 中期:安裝 OCP 元件(API Server、etcd、Machine Config Operator)
  • 後期:Day-2 操作(加節點、憑證更新、調整 StorageClass)

基於上述特性, Red Hat 官方會把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當成 OCP 自動化的好朋友

為什麼要用「平台」而不是純 Ansible?

純的 ansible-playbook 在小規模實驗環境沒問題,但進到企業場景會遇到瓶頸:

  • 誰能跑?誰不行?(RBAC 問題)
  • 怎麼管版本?(Playbook 改壞怎麼辦?)
  • 誰跑過?什麼時候跑的?(Audit Log)
  • 能不能給非工程人員一鍵操作?

這些需求,靠 CLI 很難搞定。 而 AAP 提供了 GUI、API、集中控管、審計紀錄、整合 Red Hat Insights,讓自動化升級成「企業級」

AAP 在 OCP 生態系的位置

如果把 OCP 的自動化拼圖比喻成一場球賽:

  • Operator → 自動管理單一產品(像是 DB Operator 自顧自)
  • GitOps (ArgoCD) → 保證「叢集內的狀態」跟 Git repo 一致
  • oc/kubectl → 工程師的萬能小刀
  •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 跨叢集、跨平台、跨層級的大總管

舉建一個新環境為例:

  1. AAP 幫你拉 VM、設 VLAN、防火牆(Infra)
  2. AAP 跑 OCP 安裝 Playbook(Cluster)
  3. 裝完叢集再用 ArgoCD 佈署應用(App)

如此就是全自動 CI/CD pipeline from Infra to App。

實戰案例:OCP 憑證輪替

配合我們前面做過的更換憑證為例,OCP 的 ingress、API Server 憑證過期是大家的痛點。
你可以用 oc get secret 手動更新,但要跑很多步。

如果用 AAP:

  • 寫一個 Playbook 把到期憑證偵測、自動替換、更新 IngressOperator 全包
  • 設排程,憑證快過期就自動跑
  • RBAC 控制只有 SRE team 能改
  • Audit Log 留下紀錄,稽核人員也滿意

這就是「平台化」的威力。

結論

  • 為什麼 Red Hat 硬推 AAP?
    • 生態系整合:跟 Satellite、Insights、OCP Operators 全部接起來
    • 商業價值:有訂閱、有支援,企業客戶買得安心
    • 治理需求:Audit / Compliance / RBAC / API 全都有
    • 跨平台:不只 OCP,還能控 AWS、VMware、F5、防火牆、儲存設備
  • 但只要一進企業場景,多叢集、多雲、多團隊,有合規需求,要跨 infra + OCP 管理,那就幾乎是非用不可了!

上一篇
【Day 26】 PostgreSQL 的左右護法:pgBackRest 與 pgBouncer
下一篇
【Day 28】 ArgoCD 簡介
系列文
駕馭商用容器叢集,汪洋漂流術2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