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結束報到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未來至少兩年的老闆(教授),在寄信給老師詢問之前,建議先篩選有興趣、或至少不討厭的老師,並且進行排序、分批寄信;最好避免寫信給所有教授,一是會顯得對於研究主題沒想法,也代表沒有對老師有任何理解,並不利於後續的面談。

對老師進行身家調查

雖然系所的老師介紹會寫專長,但通常久未更新,建議是透過看老師近五年所接的計畫案,例如國科會、產學、國際合作、政府等相關計畫,來得知近期實驗室的研究主題,老師也通常會在與你面談時介紹,並且會在入學後你所接觸的內容高度相關,甚至是加入計畫團隊。

當然計畫名稱都是較為冗長,甚至是你可能從未接觸過的名詞,但可以把計畫名稱丟去 Google 一下,通常已經結案的國科會或其他政府計畫,會將計畫書與結案報告公開,可以瀏覽計畫書與結案報告對計劃有些微掌握。
另外也可以利用學校選課系統來看老師最近幾年開設的課程、課程大綱,作為規劃修課的參考(自己老師的課肯定要修)

如果是某些大佬(?)教授,把名字丟去google通常都能獲得不少的公開資訊,當然也可以作為選擇的參考,比如說某些教授或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甚至與你相左,此時就可以將這些因素列入考慮。

實驗室網站

大部分老師的實驗室都有網站,雖然未必有在認真更新,不過透過看實驗室網站多少可以理解實驗室生活,例如聚餐或活動等,甚至可以看member名單來得知多數人的畢業時間、是否有延畢生等重要資訊。

Dcard, ptt…

因為用Dcard的學生較多也較年輕,從Dcard可以從內線得知一些八卦、看看老師的個性等等,不少老師上課和研究時個性簡直是雙面人,而且對於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要求自然也會有所不同,但也因此請注意不要太過相信大學部課程的選課評價。

助理教授不好嗎?

應該有很多人聽過一些勸戒,說助理教授要拚升等、會很操研究生,要找大老、甚至快退休的教授才會涼….等等的說法,當然我不會說是假的,不過也不是絕對。助理教授因為跟學生的年齡較為相近,反而會有比較好溝通、對新技術更有接觸的優點,也更能理解學生的想法。

相對老教授雖然人脈廣、要退休計畫不多比較涼,但也會有與學生溝通脫節、對新技術比較沒掌握,或是沒計畫可以發薪水給學生的缺點,這些都需要納入考量範圍,並不是助理教授一定操、老教授一定爽,


上一篇
[Day 4] 放榜了!然後呢?
下一篇
[Day 6] 選老闆 - 實驗室篇
系列文
深入淺出資訊研究所生存守則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