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的文章 AI世界初探 有硬體也有軟體也有資料,多年過去了,我對AI的看法及角度還是沒變,要讀懂AI還是必須要學會一些技能,所以我決定還是從Firmware的角度去看AI。
當你問你的阿嬤,什麼叫AI時,阿嬤可能會說 "阿AI就是機器人啊!" 的確,機器人也算是AI的一個部份,今天我們就從機器人的角度來探討AI。
據說,當前的聊天機器人被稱為「數位AI」(Digital AI),而具備實體手腳與眼睛的機器人則被稱為「實體AI」(Physical AI)。然而,機器人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幾乎沒有人能完全掌握所有相關專業。因此,讓我們一步步來解說機器人的核心組成部分:
機器人的手-協作型手臂與工業型手臂
機器人的手臂主要分為協作型與工業型兩類。協作型手臂設計靈活,適合與人類共同工作,例如在輕型製造或服務場景中;工業型手臂則專注於高精度、高負載的任務,廣泛應用於工廠自動化生產線。
機器人的腳-導航系統
機器人的移動能力仰賴其「腳」或移動系統,這包括輪式、履帶式或仿人步態設計。這些系統讓機器人能在不同環境中移動,例如倉儲物流的自主導航機器人或救援任務中的四足機器人。
機器人的眼睛-視覺辨識技術
視覺辨識是機器人的「眼睛」,透過攝影機與感測器,結合電腦視覺技術,機器人能夠識別物體、環境甚至人臉。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品質檢測與人機互動等場景。
機器人的大腦-資料與大語言模型
機器人的智慧核心在於其「大腦」,即資料處理與大語言模型(LLM)。這些模型讓機器人能理解語言、分析數據並做出決策,例如聊天機器人回答問題或工業機器人優化工作流程。
機器人的耳朵-語音辨識系統:
類似人類耳朵的「聽覺神經」,將聲音轉化為可理解的數據。例如,當你對智慧音箱說「播放音樂」時,語音辨識系統會解析你的聲音並轉為指令。
機器人的嘴巴-語音合成與輸出系統:
這是機器人的「聲帶」,將文字轉換為自然的語音輸出。例如,智慧助理如Grok能用流暢的語音回答問題,讓人感覺像在與真人對話。
那我們就從手來說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