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 AI 30 天觀念導讀:不寫程式也看懂的實戰思維系列 第 8

Day 8|Prompt 的本質:把意圖說清楚

  • 分享至 

  • xImage
  •  

為什麼需要談?
大多數「結果不穩/跑偏」其實不是模型笨,而是我們的任務規格含糊。先把規格寫對,模型自然寫對。

白話定義
Prompt 就是「我要做什麼(目標)+我手上有什麼(輸入)+要長什麼樣(輸出)+哪些不能做(限制)+怎麼算做好(驗收標準)」。

常見情境

會議紀要、公告、SOP 整理

教材改寫(老師版→家長版→學生版)

需求評估與風險列點(專案/合約前期)

常見誤解

關鍵字塞越多越好(其實變噪音)

越長越準(冗長 ≠ 精確,還會互相矛盾)

「幫我寫」就夠(缺少成功樣貌)

實用心法(立刻可用)

G-I-O-R-V 五格:Goal 目標|Input 輸入|Output 輸出欄位|Rules 限制|Validation 驗收(例:字數、必含要點、是否需引用)。

三明治法:前(目標)—中(素材/限制)—後(輸出格式與評分標準)。

受眾先行:先寫清「給誰看、需要什麼口吻與難度」。

檢核清單

目的有一句話講清楚嗎?

輸出欄位、字數、口吻、不可做的事有列嗎?

驗收標準能被別人重複判分嗎?

小結
把 Prompt 當「小型規格書」。規格清楚,品質自然上來。


上一篇
Day 7|怎麼評估「好不好」:不是只看分數
下一篇
Day 9|示例與少量樣本:讓模型「看懂你要的樣子」
系列文
生成式 AI 30 天觀念導讀:不寫程式也看懂的實戰思維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