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談?
同一指令,加不加示例=兩個世界。示例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定錨風格與粒度。
白話定義
Few-shot=在指令中附 1–3 個「代表性強」的範本(可含 1 個反例),讓模型對齊你要的結構與口吻。
常見情境
固定版型輸出(表格/條列)
風格統一(正式中性、溫和勸說、年輕口語)
粒度對齊(每點含:定義+例子+風險+建議)
常見誤解
示例越多越好(會稀釋主線、吃上下文預算)
範例可隨便寫(錯誤會被放大學走)
只放正例(模型不知道什麼是錯的)
實用心法
「一例一事」原則:每個示例只教一件事(格式、口吻或粒度其一)。
反例+修正:放 1 個常見錯誤,旁邊附「為何錯、如何改」。
近因效應:重要示例放最後(模型對最近示例更敏感)。
檢核清單
正例是否覆蓋「你在乎的欄位/口吻/粒度」?
是否至少有 1 個反例與修正說明?
示例文字是否乾淨、無矛盾?
小結
示例是最划算的「軟性校正」。不改模型,也能大幅穩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