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rompt 的三大要素:角色、任務、格式一文,我們提到任務是設計提示詞的核心之一,因為它可以明確告知 AI 要做什麼,例如:
但任務本身也有不同的設計方式,所以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任務指令還能分成兩條路線,分別是精準化與自由化。
前面一直在跟大家提模糊指令,那到底該怎麼定義模糊指令呢?簡單來說,就是缺少明確的任務定義,導致 AI 無法了解我們的想法 (前面也有提到 AI 不是讀心大師)。
如果硬要分類,常見的模糊指令類型大致可區分以下三類,大家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平常跟 AI 對話時,是否也曾經用過這樣的模糊指令:
而這樣的模糊指令,也會造成 AI 的輸出品質不可控,因為此時 AI 只能依賴通用模型生成 General 的內容,導致每次輸出的結果都會差異頗大、品質也不穩定,而且你還需要跟 AI 來回溝通、多次修正,會花非常多的時間成本。
而精準的指令,就如同給 AI 一份詳細的 SOP / 工作說明書 / 校規 / 教戰手冊 ... 等,就是透過明確的規範與限制,引導 AI 產生可控且穩定的品質。
精準的指令就跟 Prompt 的三大要素:角色、任務、格式提到的任務提示詞有關,我們可以使用具體的動詞與限制條件,控制 AI 的輸出,這樣就能高度預期 AI 產出的結果,大幅減少來回的次數,且正因為可預期,所以還能成為標準化、通用的提示詞模板,應用在不同的專案上。
例如以下這段提示詞:
請你扮演一位專業的故事講述者。
任務:撰寫一個以「堅持」為核心主題的故事。
要求條件:
1. 目標聽眾:成人讀者。
2. 故事長度:約 1500 字。
3. 結構:包含開頭(引出背景)、衝突(挑戰與困難)、高潮(堅持的關鍵時刻)、結局(堅持帶來的結果)。
4. 語氣風格:引人入勝、帶有啟發性,但保持現實感。
5. 最後加上一段 200 字以內的故事寓意總結。
我們會有:
還能做成通用的提示詞模板,只需要修改關鍵的變數就能重複使用:
請你扮演一位 [角色]。
任務:撰寫一個以「[核心主題]」為核心的故事。
要求條件:
1. 目標聽眾:[兒童 / 青少年 / 成人 / 通用]。
2. 故事長度:[字數需求,例如 1000–1500 字]。
3. 結構:包含 [開頭 / 衝突 / 高潮 / 結局],可依需求加上 [寓意 / 啟發]。
4. 語氣風格:[溫暖 / 幽默 / 專業 / 奇幻 / 現實主義]。
[可選條件:輸出格式,例如 Markdown 標題分段]。
這樣的模板既通用也可控,還可以調整風格與受眾,所以同時也保有了一點自由度。
讓我們用 Gemini 的 Storybook 服務,來產生兒童故事與成人歷史故事的版本,看一下產出的效果內容
以下是我使用的兒童版提示詞:
請你扮演一位童話故事講述者。
任務:撰寫一個以「堅持」為核心的故事。
要求條件:
1. 目標聽眾:兒童。
2. 故事長度:約 1000 字。
3. 結構:包含開頭(引出角色與背景)、衝突(挑戰與困難)、高潮(堅持的關鍵時刻)、結局(堅持帶來的結果)。
4. 語氣風格:溫暖、奇幻、有教育意義。
這是 Gemini 幫我產生的故事書,可以點擊網址進行閱讀
以下是成人歷史版的提示詞:
請你扮演一位歷史故事講述者。
任務:撰寫一個以「堅持」為核心的故事。
要求條件:
1. 目標聽眾:成人。
2. 故事長度:約 1500 字。
3. 結構:開頭(歷史背景)、衝突(遇到的挑戰)、高潮(堅持的關鍵時刻)、結局(最終成就)。
4. 語氣風格:專業、真實、引人入勝。
Gemini 產生的故事是張騫出使西域,大家可以點擊連結閱讀,感受兩個版本之間的差異
我們也可以給 AI 一個主題,但只提供大方向,然後保留空間讓模型自己發揮、探索各種可能性。不過我覺得,AI 本身是沒有創意的,他能提供的是各種可能性來激發我們的創意,所以我們可以利用 AI 尋找新的觀點或靈感,激盪出意想不到的內容;另外 AI 也可能會我們沒想過的角度切入,提供我們全新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說,激盪出新的火花、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這兩個會是我使用自由化指令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雖然自由化的指令強調的是放飛自我(X),但也是有一套鬆散的公式可參考,避免完全隨機或沒有方向。
我們可以試試看這樣的結構:
[大方向主題] + [目標 / 氛圍] + [自由度提示]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所以有時候並不需要極端的二選一,我們可以結合兩者的優點,例如先用精準化的指令建立好基本的框架,再保留部分的自由讓 AI 發揮差異。這邊也提供大家三種不同的策略進行發想。
先用自由化的指令探索發散,再用精準化的指令進行收斂:
Step1. 用自由化的指令探索發散:
針對「永續時尚」這個主題,發想 10 個可以深入討論的切入角度。
Step2. 用精準化的指令進行收斂:
用「創新的替代材料:不止於有機棉」這個主題,撰寫一篇 800 字的分析文章,結構需包含現況、數據佐證、解決方案三大部分。
這個概念就如同一個畫布一樣,我們先設定好外框與範圍,裡面的空白就隨意揮灑,也就是先設定必要的元素和框架,讓 AI 自由填充內容與細節,我目前想到最適合的場景之一是小說創作:
Prompt
請撰寫一篇約 1500 字的創業故事,必須包含以下元素:
- 主角:有科技業背景,但對傳統工藝充滿熱情。
- 挑戰:面臨資金短缺與市場質疑的雙重壓力。
- 轉折:一次意外的跨界合作,成為事業的轉捩點。
- 結局:成果正面,但留下一個未完待續的伏筆。
其他故事情節與人物對白,請自由創作。
我們也可以先明確規範 AI 針對同個主題,用不同的風格做輸出,再從這些風格中找到最適合的版本
請用三種不同的風格解釋「機器學習」:
1. 學術專業版(約 300 字),目標讀者是研究生。
2. 生活比喻版(約 300 字),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讓初學者理解。
3. 幽默故事版(約 300 字),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包裝核心概念。
至此,我用了三篇文章跟大家介紹提示詞的組合要素以及公式,也許你會發現,提示詞的設計並非是一門玄學,而是一個可以被設計的工具。
未來在與 AI 對話之前,可以先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再來決定該如何設計我們的任務指令,希望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