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一個來自 Product Hunt 的靈感:Draw A Fish
簡單來說,這個產品是:使用者可以隨意畫一條魚,然後就可以放進魚缸,你的魚就會動起來,在一個全球共享的數位魚缸裡跟其他人畫的魚一起游泳
看到這點子時,我第一反應是真有趣,平常看到的都是生產力的工具延伸,但原來可以用來做這麼童趣的點子。
其次,我評估它的難度不會太高,是「看著畫面與操作,可以拆解出明確需求」的類型。最後,我自己認為學習從模仿開始是很好的起點,至少會帶著一股動力想看自己能復刻到什麼程度。
GI介面
幾次版本下來,最主要明顯幾個BUG
如果懶得畫那麼多,魚缸可以手動增加樣本魚,但現在增加的形式太單一了! 看到時笑出來,你大模型大可不必跟著我降低繪畫水準。
白天/夜晚切換模式效果不佳,想像夜晚時,魚應該可以帶點螢光,或者背景就是大樓高廈燈光當襯托
小結心得:目前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處理這塊,列為第二階段,因為暫不影響主要功能體驗,只是會覺得有點雞肋
預計初步優化:一樣先跟 GPT 聊一下可行性更高的prompt,最簡單應該就是把預期效果直接貼出來,而非單靠文字
再進一步優化:
終極優化:
其他補充:優化的建議,也跟 GPT 聊了很多,給的方向也都很實用,主要都是更多遊戲化機制,包括像一開始的原產品,有投票功能;其他也包括餵食遊戲,或者是跟其他魚類互動。
但我來說,就很取決於我自己的目的:我只是想要無聊時,可以把魚缸接到延伸螢幕,然後可以邊工作邊放鬆一下,所以與其把心思放在遊戲化,我更想增加的大概就是場景切換,而前提是這魚的游動效果也要達要一定效果水準,也就是明日的計畫。
這個專案我把它歸類在「想做、要做、得做」裡面的 「想做」,純粹就是來療癒自己,所以在時間分配上會先做到60分的程度,然後再根據我個人喜好,決定優化順序。
這個小遊戲看似沒什麼生產力,但是是近期 Vibe Coding 讓我感到好玩的樂趣,畢竟失敗了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