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
0
生成式 AI

學都學了:GenAI 從試錯到實用的實驗筆記系列 第 2

Day 2 來自 Product Hunt 的靈感:復刻一個魚缸,使用Cursor + Vercel

  • 分享至 

  • xImage
  •  

今日主題

復刻一個來自 Product Hunt 的靈感:Draw A Fish

簡單來說,這個產品是:使用者可以隨意畫一條魚,然後就可以放進魚缸,你的魚就會動起來,在一個全球共享的數位魚缸裡跟其他人畫的魚一起游泳

為什麼想做

看到這點子時,我第一反應是真有趣,平常看到的都是生產力的工具延伸,但原來可以用來做這麼童趣的點子。
其次,我評估它的難度不會太高,是「看著畫面與操作,可以拆解出明確需求」的類型。最後,我自己認為學習從模仿開始是很好的起點,至少會帶著一股動力想看自己能復刻到什麼程度。

思考如何做

  • 工具選擇:Cursor→Github→Vercel
  • 基本流程:我很喜歡這個版本的說明,至少在初學階段,很好釐清現在是哪個步驟和為這麼需要這步驟或工具,而且夠簡單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6/20178815I1xaooiagS.jpg
    (image Source: Jocelin Ho )
  • 初步需求拆解:
    • 需要一個GI介面,包括:
      • 有區塊可畫魚
      • 畫筆顏色可選
      • 畫筆粗細度可調
      • 有魚缸區塊
    • 基礎功能,包括:
      • 畫錯可回到上一步
      • 魚放進魚缸後,可游動
      • 可以切換夜晚模式

成果校驗

  • 使用介面:預期完成度 70%
  • 預期互動性:預期完成度 50%

GI介面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6/20178815ogH1i2u64C.jpg


幾次版本下來,最主要明顯幾個BUG

  • 魚的游動不自然:
    • 第一版成品
      • 甚至是頭上腳下游,這是死了......才會有的飄法
      • 魚的尾巴不會動,有點沒誠意了
      • 只會固定從某一側出現,且短暫出現幾秒後消失,但預期是應該就在裡面一直游,顯然是我沒說清楚
    • 小結心得:調整魚的自然擺動是目前花最多時間在處理,但成效一直不好
      • 可能原因:Prompt 表達的不夠專業,就類似如果在生成影音,Stable Diffusion prompt 中可以加入「Dutch Camera Angle」,是一種攝影鏡頭做傾斜視角,用來讓畫面看起來比較動感或不穩定、有張力。簡稱荷蘭角(Dutch angle)
      • 預計初步優化:先跟 GPT 聊一下可行性更高的prompt
      • 再進一步優化:擬真小魚會成群游5動,大魚會追逐小魚
  • 互動性不夠
    • 如果懶得畫那麼多,魚缸可以手動增加樣本魚,但現在增加的形式太單一了! 看到時笑出來,你大模型大可不必跟著我降低繪畫水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6/20178815wUd5oZbKlB.jpg

    • 白天/夜晚切換模式效果不佳,想像夜晚時,魚應該可以帶點螢光,或者背景就是大樓高廈燈光當襯托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6/20178815lIAqK0KHCF.jpg

    • 小結心得:目前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處理這塊,列為第二階段,因為暫不影響主要功能體驗,只是會覺得有點雞肋

    • 預計初步優化:一樣先跟 GPT 聊一下可行性更高的prompt,最簡單應該就是把預期效果直接貼出來,而非單靠文字

    • 再進一步優化:

      • 輔助創作:AI幫魚添加細節讓它更生動
      • 風格轉換:將簡單線條轉換成精美插畫 ( 特別適合手殘的我)
      • 環境變化:添加水草、石頭、寶藏
    • 終極優化:

      • AR體驗:用手機看魚在現實空間游泳

其他補充:優化的建議,也跟 GPT 聊了很多,給的方向也都很實用,主要都是更多遊戲化機制,包括像一開始的原產品,有投票功能;其他也包括餵食遊戲,或者是跟其他魚類互動。

但我來說,就很取決於我自己的目的:我只是想要無聊時,可以把魚缸接到延伸螢幕,然後可以邊工作邊放鬆一下,所以與其把心思放在遊戲化,我更想增加的大概就是場景切換,而前提是這魚的游動效果也要達要一定效果水準,也就是明日的計畫。

今日總結

這個專案我把它歸類在「想做、要做、得做」裡面的 「想做」,純粹就是來療癒自己,所以在時間分配上會先做到60分的程度,然後再根據我個人喜好,決定優化順序。

這個小遊戲看似沒什麼生產力,但是是近期 Vibe Coding 讓我感到好玩的樂趣,畢竟失敗了也無傷大雅


上一篇
Day 1 開始之前:為什麼要參加鐵人賽
下一篇
Day 3 依舊是繼續刻一個魚缸:分析優化方向 & 重構2.0
系列文
學都學了:GenAI 從試錯到實用的實驗筆記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