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寫程式去呼叫API時,伺服器不只會回傳資料,還會附帶一個HTTP狀態碼,就像是一個「提示牌」,告訴我們這次的請求是成功了,還是出了什麼狀況,也可以幫忙快速判斷問題,不必每次都去猜錯誤發生在哪裡。
HTTP 狀態碼常見的幾個分類:
2xx 成功類
這是最想看到的狀態碼,就是「一切順利,放心使用」。像 200 OK 表示請求成功,伺服器順利把資料傳回來;201 Created 表示伺服器幫我們新增了一個新資源(例如新增了一筆訂單)。
4xx 客戶端錯誤
這代表是「我們這邊的問題」,通常是請求寫錯或缺少東西。常見的例子有:
400 Bad Request:請求格式錯了,可能少了必填參數。
401 Unauthorized:沒有登入或Token遺失,伺服器不認可我們的身份。
404 Not Found:你要找的資源不存在,像是輸入錯誤的網址。
簡單來說,4開頭就是「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哪裡寫錯了」。
理解狀態碼跟回應的內容,不但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對,也能知道下一步要怎麼修正,對新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問題點,少花時間在盲目排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