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Security

守護病歷的無形防線:醫院資訊室資安實戰30天系列 第 10

【Day 10】法規與政策:病歷查詢權限規範範例

  • 分享至 

  • xImage
  •  

今日實作:撰寫簡單規範文件

病歷查詢權限規範範例 – 簡單規範文件實作重點

前言

病歷是醫院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資料。它不僅記載了病人的診斷、檢查、用藥與治療歷程,更涉及隱私與生命安全。一旦查閱病歷的規範不明確,便可能導致濫用或外洩。

在台灣,過去曾發生醫院員工因好奇心而查閱名人病歷的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這些案例提醒我們:醫院必須制定一套明確的「病歷查詢權限規範」,來確保只有必要的人員能存取資料,並留下完整的存取紀錄。

本文將示範一份簡單的規範文件,分為 角色定義、查閱原則、權限範例與追蹤機制 四個部分。

一、角色定義

為了確保病歷資料被妥善使用,醫院需先釐清不同人員在工作上的角色:

  1. 醫師:負責診斷與治療,需完整存取病歷內容。
  2. 護理人員:需查閱病人住院紀錄、醫囑與用藥,但不一定需要全部檢查影像。
  3. 檢驗與影像技師:只需查閱與其檢查相關的資訊,例如檢驗單或影像報告。
  4. 行政人員:僅能存取與掛號、收費、病人基本資料有關的欄位。
  5. 資訊室人員:以系統維護為主,無權任意查閱病歷,僅能在必要情況下以技術身份協助。

二、查閱原則

規範文件中,應明確訂定以下原則:

  1. 最小必要原則
    人員只能在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範圍內查閱病歷。例如,掛號人員不能打開檢驗報告。

  2. 用途限制原則
    病歷僅能用於醫療、照護或行政作業,不得用於私人目的或好奇心查閱。

  3. 授權存取原則
    查閱必須透過個人帳號登入,嚴禁共用帳號。

  4. 紀錄與稽核原則
    系統應自動留下存取紀錄,並定期由資訊室或稽核單位檢查是否有異常查閱。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8/20178841STLKxpKomJ.png

三、權限規範範例

以下是一個簡化版的權限規範表,可作為醫院制定內部規章的參考:

人員角色 可查閱內容 不可查閱內容
醫師 病人完整病歷(診斷、檢查、影像、用藥) 不適用
護理人員 住院紀錄、醫囑、用藥資訊 詳細檢查影像、非所屬病房之病歷
檢驗/影像技師 檢驗單、檢查影像報告 病人完整病歷
行政人員 掛號資料、收費資訊、基本資料 病歷內容、診斷資訊
資訊室人員 系統維護時可接觸結構化資料(加密狀態) 不得瀏覽未經授權的病歷內容

四、追蹤與管理機制

規範不只是「寫在紙上」,還需要落實到日常管理:

  1. 存取紀錄
    每一次病歷查閱都必須留下日誌,記錄使用者帳號、時間、查閱內容。

  2. 定期稽核
    至少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抽查,確保無異常查閱情況。

  3. 異常警示
    當系統偵測到非相關人員頻繁查閱特定病歷(例如同一名病患被不同單位多次查閱),應觸發警示。

  4. 違規處理

    • 輕微:教育訓練、警告。
    • 嚴重:依規定記過、解聘,甚至移送司法。

總結與心得

病歷查詢權限規範不是形式上的文件,而是醫院資訊安全的核心。透過明確的角色定義、查閱原則與權限限制,我們才能避免因人員濫用而造成的外洩事件。

對我來說,最深的體會是:病歷不只是資料,而是病人對醫院的信任。如果沒有一套嚴謹的規範來守護,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恢復。

因此,資訊室在制定這些規範時,不只是「設計一份文件」,更是在為醫院建立一道隱形的防線。


上一篇
【Day 9】法規與政策:GDPR 與台灣個資法比較
系列文
守護病歷的無形防線:醫院資訊室資安實戰30天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