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 Day3,我們透過觀察 Khanmigo、Canopy、KIDO’Z ,了解教育 AI 的三個核心元素:
這些元素彼此補足,形成教育 AI 助手的基本功能。
ChatGPT 作為專屬課程助教的設計:
與這些平台相比,ChatGPT 可以被老師設定為專屬課程助教:
老師輸入課程目標、學習內容與互動方式,例如:「三年級分數加減法,請循序引導學生思考,避免直接給答案」。
學生可以在課堂或課後向這個助教提問,獲得與課程目標一致的互動回應。
助教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以老師設定的方式進行引導、提示與延伸學習。
案例:循序引導理解概念:
情境:學生問「為什麼 1/2 + 1/3 不是 2/5?」
助教回應:
先提醒學生回顧分母的概念:「你記得分母代表什麼嗎?」
引導學生找出通分的方法:「我們能不能找一個兩個分母都能被整除的數?」
提示學生一步步計算,但最後讓學生完成答案:「你試試看把兩個分數通分後加起來,答案是多少?」
透過這種互動,學生不僅得到答案,還能理解計算過程與概念。這也展示了 ChatGPT 專屬助教與其他平台的差異:它是課堂延伸、可客製化、即時互動的學習夥伴,而非單純工具或推薦系統。
技術可行性與限制:
雖然這個設計可行,但仍需注意類似以下幾種問題的產生可能。
與其他平台的差異與突破:
而 ChatGPT 的突破在於:老師可客製化設定專屬課程助教,課堂與課後均可延伸互動。未來若結合過濾、推薦、學習追蹤功能,就能形成完整教育 AI 生態系統。
結論:
ChatGPT 提供可行的專屬助教設計,透過老師設定課程內容與互動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獲得即時、循序引導。雖然仍需教師輸入資料與輔助管理,但這個設計展示了教育 AI 從工具到課程助教的可能性,並為與其他平台整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