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 遊戲規則討論
主題:決定最終遊戲類型與基本規則
目標: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明確遊戲方向,確定最終開發的小遊戲類型,並深入規劃遊戲的基本規則與核心玩法。透過這個步驟,我們可以為後續的遊戲原型設計與前端實作建立清晰的基礎,確保開發過程更高效,也能保持遊戲的趣味性與挑戰性。
一、遊戲類型選擇
在前幾天蒐集的遊戲靈感中,我們主要考慮了三種小遊戲類型:翻牌、迷宮和跑酷。每種遊戲類型都有其獨特的玩法特點與玩家體驗,我們需要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並結合開發時間與技術可行性,來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1.翻牌遊戲(Memory / Matching Game)
玩法核心:玩家翻開卡片並找出相同圖案,直到所有卡片配對完成。
優點:操作簡單、適合短時遊戲,對玩家門檻低,容易上手。
挑戰:單純記憶玩法可能會顯得單調,需要透過增加時間限制、連續配對加分或動畫效果來增加趣味性。
延伸潛力:可加入翻牌過程中的動畫、音效、道具或限制步數,讓遊戲更具策略性。
2.迷宮遊戲(Maze / Labyrinth)
玩法核心:玩家從起點探索迷宮,避開障礙物或陷阱,找到終點。
優點:提供探索與策略樂趣,可加入收集元素或隱藏道具增加深度。
挑戰:迷宮設計需兼顧難度與可玩性,隨機生成迷宮或多路徑設計會增加開發複雜度。
延伸潛力:可加入限時挑戰、追逐元素或分數系統,使玩家不僅追求完成終點,也追求效率或技巧。
3.跑酷遊戲(Endless Runner / Platformer)
玩法核心:角色自動前進,玩家控制跳躍、滑行或攻擊,避開障礙並收集道具或分數。
優點:節奏感強、操作直覺,適合培養玩家的反應力和挑戰欲望。
挑戰:需要設計障礙物排列、速度變化及分數機制,保證遊戲既刺激又不過於困難。
延伸潛力:加入道具、加速模式或連續跳躍挑戰,可提高遊戲耐玩性與趣味性。
討論重點:
遊戲的目標玩家群與操作難度是否適合短時間遊玩
開發時間與技術可行性(例如 DOM 操作、CSS 動畫能否支援遊戲效果)
遊戲互動性與趣味性是否足以吸引玩家重複遊玩
二、遊戲基本規則設計
在確定遊戲類型後,需要建立清晰的遊戲規則,以便日後開發和測試。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核心要素:
1.遊戲目標
玩家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例如完成所有卡片配對、通過迷宮終點或取得最高分數。
遊戲目標應簡單明瞭,讓玩家在遊玩前就能理解遊戲核心任務。
2.玩家操作方式
控制方式:滑鼠點擊、鍵盤方向鍵、空白鍵或觸控操作。
操作限制:例如角色不可穿牆,翻牌一次只能選兩張,跳躍需精準操作等。
操作方式需直觀,避免玩家困惑,同時保留挑戰性。
3.遊戲限制與挑戰
時間限制:增加緊張感與策略考量。
障礙與陷阱:設計合理的障礙物,提高遊戲挑戰度。
分數系統:對連續成功操作給予額外分數,鼓勵玩家追求高分。
5.遊戲結束條件
勝利條件:例如全部卡片配對完成、角色抵達終點或達到目標分數。
失敗條件:時間用完、生命值歸零、操作失敗過多。
清楚的結束條件可以幫助玩家理解挑戰與目標,增強遊戲策略性。
三、延伸思考
核心樂趣優先:遊戲規則設計需突出玩家體驗,例如挑戰記憶力、反應速度或策略思考。
難度曲線設計:初期簡單,中後期逐步增加挑戰,保持玩家興趣。
互動回饋:利用動畫、音效或視覺效果明確回應玩家行動,提高沉浸感。
可擴充性:規則設計時保留空間,方便日後新增道具、關卡或特殊挑戰。
四、決策流程建議
Day 6 小結
明確選定最終遊戲類型,確定開發方向。
制定遊戲目標與玩家操作方式,清楚規範遊戲流程。
規劃遊戲限制、挑戰、分數與獎勵機制,確保遊戲有趣且具有挑戰性。
建立完整的遊戲規則框架,為 Day 7 的遊戲原型設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