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的AI協作原型開發即將進入驗證階段,但驗證的目標不是測試好用性,而是確保原型能有效服務兩個關鍵目的:與業務方、開發方溝通時提供具體可視的討論基礎;為未來正式開發提供詳細可靠的需求規範。AI協作驗證的重點就是確保原型能勝任這兩個角色。
與業務方溝通時,原型必須能清楚展示所有關鍵功能和業務流程。AI可以幫助我們檢查:每個業務環節是否都有對應的介面呈現?重要的決策點是否都能在原型中展示?異常情況的處理邏輯是否清楚可見?確保當我們向業務方展示時,不會出現「這個功能怎麼處理?」的尷尬空白。
在門市實際營運中,從客戶進門到完成購買涉及多個關鍵節點:客戶識別、需求了解、商品介紹、規格確認、價格討論、付款結帳。我們的原型必須能夠完整展示這整個流程,讓業務方清楚看到系統如何支撐每個營運環節。
利用AI檢視我們的原型是否適合溝通展示,包括功能覆蓋度分析、關鍵流程的可視化程度、業務邏輯的表達清晰度等。
基於18天開發的原型,檢查溝通展示的準備度:
業務方溝通檢查:
- 門市完整作業流程是否都能在原型中展示?
* 登入系統(Day9)→ Dashboard(Day10)→ 客戶管理(Day12)
* 產品查詢(Day11)→ 訂單系統(Day13)→ 退換貨(Day14)
- 客戶進店→商品介紹→報價→結帳的每個環節是否清楚可見?
- 異常處理(退換貨、庫存不足、網路問題)是否有具體呈現?
開發方溝通檢查:
- 每個功能的技術需求是否在原型中明確表達?
- 資料流轉和狀態管理的邏輯是否清楚?
- 響應式設計的具體要求是否完整展現?
- HTML、CSS、JS分離的架構是否一致?
管理層溝通檢查:
- 投資回報的價值點是否在原型中清楚展現?
- 營運效率提升的具體表現是否可視?
- 未來擴展的可能性是否在架構中體現?
請指出溝通時可能的盲點和補強建議。
技術要求:保持HTML、CSS、JS檔案分離的分析架構。
這種系統性的檢查確保我們在面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時,都能提供他們最關心的資訊展示。
為未來開發奠定基礎需要將原型中的設計決策標準化。AI可以幫助我們整理設計規範、整合技術要求、統一命名邏輯。確保未來的開發團隊能從原型中獲得明確的實作指引,而不需要重新做設計決策。
經過18天的迭代開發,我們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設計語言:色彩系統以#2B66FF為主色調,按鈕最小48px適應觸控需求,字體階層支援客戶80cm觀看距離。這些決策需要系統化整理,成為未來開發的標準規範。
更重要的是技術架構的一致性。從Day9開始我們就堅持HTML、CSS、JS檔案分離的原則,這種架構決策需要在開發規範中明確記載,確保未來團隊不會因為不了解設計意圖而破壞架構完整性。
原型雖然是展示工具,但其中的技術架構必須是可實現的。AI協作檢視我們的技術選擇是否合理、效能要求是否現實、整合複雜度是否可控。這種預先驗證能避免原型展示時承諾了無法實現的功能,確保溝通的誠信度。
在iPad門市應用的特殊環境中,我們需要考慮網路穩定性、觸控響應速度、多使用者同時操作等實際約束。原型中展示的每個功能都必須在這些約束下可行,不能只是視覺上漂亮但技術上不切實際。
展示如何讓AI基於原型生成完整的開發準備文件,包括功能規格書、技術架構說明、設計規範手冊等,讓原型的價值延伸到實際開發階段。
基於前面幾天持續的原型開發成果,生成未來開發的準備文件:
功能規格書:
- 登入系統:Google OAuth整合需求,備用帳密登入機制
- Dashboard:即時數據顯示,快速功能導航,營運狀態總覽
- 客戶管理:CRUD操作,搜尋篩選,歷史記錄追蹤
- 產品查詢:多條件搜尋,庫存狀態,規格變體處理
- 訂單系統:商品暫存,價格計算,折扣邏輯,配送資料
- 退換貨:原訂單關聯,退款邏輯,庫存回復機制
技術架構文件:
- 前端:HTML5語意化結構,CSS Grid/Flexbox響應式佈局
- 樣式:CSS變數系統,模組化設計,BEM命名規範
- 互動:原生JavaScript模組化,事件委派機制
- 資料:RESTful API設計,狀態管理策略
- 安全:用戶驗證,資料驗證,錯誤處理
設計規範手冊:
- 色彩系統:主色#2B66FF,hover#1E4ED8,成功#10B981,警告#F59E0B
- 字體階層:標題24px,內文16px,說明14px,最小觸控48px
- 間距系統:基礎單位8px,元件間距16px,區塊間距24px
- 響應式:iPad橫向1024px,直向768px,觸控友好設計
- 元件庫:按鈕、表單、卡片、導航的標準樣式
請確保文件的實用性和可執行性。
技術架構保持HTML、CSS、JS分離的原則。
這種詳細的開發文件讓原型不只是展示工具,更成為實際開發的藍圖和標準。
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對原型有不同的關注點。業務方關心流程完整性,技術方關心實現可行性,管理層關心投資效益。AI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檢視原型,確保在溝通時能回應各方的核心關切。
業務方最在意的是系統能否真正解決門市營運問題。他們會問:客戶等待時間是否減少?報價準確度是否提升?庫存管理是否更即時?我們的原型必須能清楚展示這些營運改善點。
技術方關注的是實現細節和維護成本。他們需要知道資料庫設計、API架構、效能瓶頸、擴展策略。原型中的每個功能都需要有對應的技術實現說明。
管理層看重的是投資回報和戰略價值。原型展示要能說明系統如何提升營業效率、改善客戶體驗、支撐業務擴展,這些都是決策的關鍵因素。
最關鍵的驗證是確保原型真正為產品開發做好準備。包括需求的明確性、技術的可行性、資源的合理性。AI協作幫助我們建立從原型到產品的轉換清單,讓這個原型不只是展示工具,而是實際的開發藍圖。
轉換清單包含三個層面:功能層面要確保所有業務需求都有對應的實現方案,沒有功能空白或邏輯矛盾;技術層面要確認架構設計可行,技術選擇合理,整合複雜度可控;資源層面要評估開發時間、人力需求、技術風險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這種系統性的轉換準備讓原型真正發揮橋樑作用,連接設計構想與實際產品,確保投資的每一分錢都能產生實際價值。
AI協作在原型驗證中的戰略意義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有效。有效的溝通讓專案決策更精準,可靠的開發基礎讓實作更順暢。AI協作讓我們能系統性地確保原型發揮最大價值,真正成為連接構想與實現的橋樑。
原型的價值不在於完美呈現,而在於有效溝通和可靠準備。AI協作驗證幫助我們確保原型能勝任溝通媒介和開發藍圖的雙重角色,讓每一天的努力都能為最終產品貢獻價值。好的原型驗證不是追求零缺陷,而是確保每個設計決策都有明確的理由和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