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介紹一下專案架構,認識一些資料夾與檔案負責的主要功能,及資料傳送的流程
src/
: 程式的核心,幾乎所有的程式都寫在這裡,基本上我們會將程式碼目錄放在scr文件夾裡面,這其中包含
App.vue
: 根元件(Main component),是整個程式的主體,基本上我們用來撰寫網頁的整體布局,網頁內容渲染都是由App.vue來控制,可容納並管理其他子元件,將不同子元件正確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網頁。
main.js
: 專案進入點(Enter point),負責啟動並初始化Vue應用程式,將App.vue掛載到index.html中。負責載入必要的工具及插件。
createApp(App).mount('#app')
上列程式是指建立一個Vue應用程式,並將此應用程式的內容全部渲染到index.htm中ID為app的區塊中。
components (元件)
: 自行建立的的元件,例如導覽列元件,按鈕元件,產品卡片元件等等。每個元件都是獨立且可重複使用的,就像不同的積木,可將這些積木依照自身需求進行組裝。
index.html
: 應用程式主要的HTML檔案,會被瀏覽器直接載入的檔案。載入由Vite編譯和打包後的JavaScript程式碼來啟動Vue應用程式,動態建構和呈現所有內容。
main.js 啟動Vue -> App.vue 定義面主架構 -> index.html提供作為vue掛載點 ->瀏覽器顯示由Vue渲染的網頁畫面
node_modules
: 存放專案中所有第三方函示庫和套件及依賴的套件並自動管理,當我們執行npm install指令時,npm會讀取package.json檔案,找出dependencies(生產環境依賴)和devDependencies(開發環境依賴)中列出的所有套件並將他們下載到這個資料夾中。
package.json
: 專案的設定檔,其中紀錄了專案名稱,版本等基礎資訊專案所需的套件
vite.config.js
: vite的設定檔,專門用來調整Vite的各種行為,是專案自訂畫及最佳化的中心,可以調整各種設定,讓專案的開發過程更順暢、更高效。
這裡稍微介紹一下我們重要的函式,ref()和reactive()
為了實現響應式網頁,Vue利用ref()和reactive()這兩項函式,來實現自動更新。
ref : 處理單一值的嚮應式資料,例如number(數字)、string(字串)、boolean(布林值)等
作法: 先用ref()來包裝值 , 使用.value屬性來儲存或修改值
reactive : 處理物件或陣列的響應式狀態,適用需要存放多個屬性或清單的狀況
作法: 用reactive()來包裝物件,不需要使用.value
以下是程式範例
<script setup>
import { reactive, ref } from 'vue'
const message = ref('Hello vue!')
const counter = reactive({ count: 0 })
</script>
<template>
<h1>{{ message }}</h1>
<p>Count is: {{ counter.count }}</p>
</template>
<style.scoped>
</style>
<h1></h1>
和<p></p>
是HTML的段落標籤,用來呈現文字。import { reactive, ref } from 'vue'
import ref和reactive函式const message = ref('Hello vue!')
定義一個響應式變數messageconst counter = reactive({ count: 0 })
建立一個響應式物件counter<h1>{{ message }}</h1>
利用插值語法,將{{ }}中的資料動態顯是在畫面上<p>Count is: {{ counter.count }}</p>
一樣插植語法,counter是物件,.count 是counter屬性
好的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各位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