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講解了屬性基加密的基礎,接下來再深入講解一下其用於用於任意電路的屬性基加密的情況。
26.1 適用於任意電路的屬性基加密
在先前基於雙線性對配的屬性基加密研究中,所支持的謂詞類別有一定限制,僅限於布爾公式。Gorbunov、Vaikuntanathan 和 Wee 的研究 [GVW13] 基於 LWE 構建了一種適用於任意謂詞的屬性基加密系統,這些謂詞可表示為任何先驗有界深度的電路,該深度在系統設定時固定。在此系統中,謂詞的私鑰大小與電路的規模成比例增長,大致對應於該謂詞的「混淆電路」,而密文及其屬性則提供了「混淆輸入」。
在 [GVW13] 之後不久,Boneh 等人 [BGG⁺14] 結合了 GSW 全同態加密(第 23.1 節)和適用於內積謂詞的屬性基加密的思想,構建了一種適用於任意先驗有界深度電路的屬性基加密系統。與 [GVW13] 相比,這裡的私鑰大小僅隨其謂詞的深度(而非規模)增長。以下我們描述 [BGG⁺14] 中構建的一個版本。
安裝設置與第25篇中的系統完全相同:主公鑰由一個(近乎)均勻隨機的矩陣 組成,該矩陣使用陷門生成;與 G 具有相同維度的均勻隨機矩陣
,其中 ℓ 是屬性位元的數量;以及一個均勻隨機的症
主鑰是
的陷門。(我們在描述加密後討論謂詞的私鑰。)
加密基本上與第25篇中的屬性基加密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這裡我們僅使用二進制屬性/標籤。具體來說,要對屬性向量 加密消息位元
,輸出形式如下的密文:
其中 是一個隨機 LWE 私鑰,近似值隱藏了適當的小誤差,且密文組件
以預期的方式對應於
。
對於謂詞 ,在不失一般性的情況下視為由 XOR(加法)和 AND(乘法)門組成的二進制電路,我們遞迴地定義一個矩陣
,與第 23.1 節的全同態簽章方案完全相同:
在基本情況中,當 (對於某個 i)時,令
。顯然,對於任何
,我們有
(26.1.2)
若 (對於某些謂詞
),則令
。觀察到對於任何
,我們有
(26.1.3)
否則,若 (對於某些謂詞
),則我們令
。觀察到對於任何
,
我們有
(26.1.4)
為了使用 的陷門為謂詞 f 生成私鑰,我們對以下方程採樣一個高斯分佈的整數解
:
(26.1.5)
請注意,由於我們在方程式 (26.1.3) 和 (26.1.4) 中乘上的矩陣是短的,因此近似值得以保持。另請注意,要應用方程式 (26.1.4),我們需要知道 的值,這就是為什麼解密演算法需要知道屬性向量 x 的原因。
在適當的 LWE 假設下,上述方案在選擇性屬性攻擊下具有語義安全性,在這種攻擊中,敵手必須在看到主公鑰之前指定目標屬性向量 ,並且可以請求任何滿足 f(x∗)≠0 的謂詞 ff 的私鑰。安全性證明與之前幾篇的描述的證明非常相似,但在這裡,模擬器可以對標籤和隱藏的陷門進行任意(而不僅僅是線性)操作。更具體地說,矩陣
是從模擬器的輸入樣本構造的,並且模擬器將剩餘的主公鑰設置為
,其中
是一些短矩陣。這種設置「穿刺」了主公鑰,使得對於任何合法的謂詞查詢 f(滿足 f(x∗)=1≠0),模擬器可以使用其
並透過方程式 (23.1.5) 和 (23.1.6) 計算出一個短的
,使得
。因此,模擬器知道
的一個短陷門,這允許它透過採樣方程式 (26.1.5) 的高斯解來回應查詢。此外,由於主公鑰在
處被穿刺,模擬器可以使用其輸入的
組件和
來生成一個挑戰密文,該密文要麼是正確分佈的,要麼在統計上隱藏訊息,這取決於挑戰是 LWE 分佈的還是均勻分佈的。
謂詞加密
我們在本章最後提一下,Gorbunov、Vaikuntanathan 和 Wee 的最新工作 [GVW15a] 基於 LWE 假設構建了謂詞加密。簡而言之,謂詞加密是屬性基加密的加強,在這種加密中,與密文相關聯的屬性對於未被授權解密該密文的(任何聯盟)用戶是隱藏的。
在 Gorbunov 等人的建構中,加密演算法使用 FHE 來加密屬性向量 x(在加密者選擇的新金鑰下),而解密演算法則對加密的 x 執行謂詞 f 的同態評估。當然,結果值 f(x)∈{0,1}仍然是加密的,但訊息的恢復應以這個位元為條件。這個問題透過以下方式解決:回想一下,FHE 解密是一個相對輕量的過程,包括密文與私鑰的取模 q 內積取整。同樣回想一下,我們有適用於內積謂詞的屬性隱藏 ABE 方案。因此,我們增強 PE 加密演算法,將 FHE 私鑰座標也作為隱藏屬性包含進來,並相應地擴展 PE 解密演算法,以計算私鑰與加密 f(x) 的最終 FHE 密文之間的內積。最後,透過將內積在 中對應於零加密的大約 q/2 個值中的每一個進行位移來完成取整。請注意,為了做到這一點,解密者需要每個位移有一個單獨的私鑰,並且在解密成功時會得知內積的確切值;這就是為什麼 PE 方案對未授權用戶隱藏屬性,但對授權用戶則不隱藏的原因。
參考資料
[GVW13] S. Gorbunov, V. Vaikuntanathan, and H. Wee.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for circuits. In STOC, pages 545–554. 2013.
[BGG+14] D. Boneh, C. Gentry, S. Gorbunov, S. Halevi, V. Nikolaenko, G. Segev, V. Vaikuntanathan, and D. Vinayagamurthy. Fully key-homomorphic encryption, arithmetic circuit ABE and compact garbled circuits. In EUROCRYPT, pages 533–556.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