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篇 今天要來講述a/b test 比較常用在今天確定a是一開始的功能可是最後設計出來解決問題的是b功能
那a跟b同樣都有解決功能的能力,我們該如何去決定要留下哪一個 或a/b的差別在哪
好的,沒有問題。這就為您接續上文,撰寫一篇關於 A/B Test 的說明。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個經典情境,也就是你提出的問題:
「我們已經確定 A 是最初的功能樣貌,但後來為了解決同個問題,又設計出了 B 版本。兩個版本都能達成目標,功能也都可用,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客觀地決定留下哪一個?A 跟 B 的差別又該如何評估?」
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 A/B Test 發揮價值的最佳舞台。它能幫助我們擺脫團隊內部的意見分歧、設計師的個人偏好或是老闆的直覺,轉而讓真實的數據為我們發聲。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核心觀念:A/B Test 的目的,不單純是比較 A 和 B 哪個「比較好」,而是驗證「某個改動」是否能帶來「某個預期的正面影響」。
換句話說,在開始測試前,你比較的基準點不應該是「哪個設計比較好看?」,而應該是:
「哪一個版本,更能有效地達成我們設定的關鍵目標?」
因此,在決定要留下 A 還是 B 之前,我們必須先回答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要客觀地決定 A/B 的優劣,唯一的方法就是數據。你需要為這次的測試設定一個最主要、最關鍵的量化指標。這個指標直接關係到你希望使用者完成的行為,或是你想達成的商業目標。
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情境一:電商結帳按鈕
情境二:App 首頁排版
情境三:註冊流程
A 和 B 的差別,就在於它們對這個「關鍵指標」造成的影響力不同。 無論 B 的設計多麼新潮、動畫多麼酷炫,只要它在關鍵指標上的表現不如 A,從數據的角度來看,A 就是現階段的贏家。
定義好關鍵指標後,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執行:
建立假設 (Formulate a Hypothesis)
這是一個 A/B Test 的靈魂。你的假設應該清晰地說明你為什麼認為 B 會比 A 好。
製作 A/B 版本並分配流量 (Create Variations & Split Traffic)
執行測試與收集數據 (Run the Test & Collect Data)
讓測試運行足夠長的時間,以收集到具備統計顯著性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的數據量。時間太短或樣本數太少,得到的結果可能只是偶然。
分析結果與做出決策 (Analyze Results & Make a Decision)
測試結束後,數據會告訴你一切。
回到最初的問題:「當 A 和 B 都能解決問題時,該如何抉擇?」
A/B Test 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框架:
A 和 B 的差別,不在於美學或創意,而在於它們各自引導使用者行為、達成商業目標的真實效能。這就是 A/B Test 在現代產品開發中,扮演著不可或缺角色的原因。
下一篇我們一樣帶入一些不一樣的,就是【頭腦風暴】
我們可以用頭腦風暴在去驗證UI/UX再發布之前是否有符合一開始所設定的目標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