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買任何零件前,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方向對了,才能組出符合你需求又兼顧預算的電腦。
我的主要用途是什麼?(What is my purpose?)
我的預算有多少?(What is my budget?)
以下是組成一台電腦最核心的七個部分,以及挑選時該「看」什麼。
1. 中央處理器 (CPU)
** 中央處理器 (CPU)不同世代?**
關鍵就在於型號中的數字。
格式:Core
i[等級]
- [世代]
[型號]
[後綴]
範例:Intel Core i5-13600K
i5
:這是它的等級,屬於主流市場。13
:這就是關鍵的世代數字。這個數字代表它是第 13 代 Core 處理器。i5-**12**600K
就是第 12 代,i7-**9**700K
就是第 9 代。600
:這是產品的 SKU 編號,同世代同等級中,數字越大通常效能越強。K
:這是後綴字母,有特殊含意。
格式:Ryzen
[等級]
[世代]
[型號]
[後綴]
範例:AMD Ryzen 5 7600X
Ryzen 5
:這是它的等級,屬於主流市場。7
:這就是關鍵的世代數字。這個數字代表它是 7000 系列(採用 Zen 4 架構)。Ryzen 7 **5**800X
就是 5000 系列,Ryzen 9 **3**900X
就是 3000 系列。600
:產品的 SKU 編號,同世代同等級中,數字越大越強。X
:後綴字母。
2. 主機板 (Motherboard)
3. 記憶體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 大腦的暫存工作區
4. 儲存裝置 (Storage - SSD/HDD) - 電腦的圖書館
5. 顯示卡 (GPU -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電腦的藝術家
6. 電源供應器 (PSU - Power Supply Unit) - 電腦的心臟
7. 機殼 (Case) - 電腦的骨架與外衣
💡 額外但必要:CPU 散熱器 (CPU Cooler)
準備好工具 (十字螺絲起子即可),找一個乾淨、光線充足的桌面。
核心原則: 大力出奇蹟是錯的,裝不進去一定是角度或方向不對。
場外準備 (主機板是你的工作台):
機殼處理:
合體!
靈魂的連結 - 接線 (最挑戰的一步):
整理線材 (Cable Management):
首次開機 - 進入 BIOS/UEFI:
Delete
或 F2
鍵進入 BIOS。安裝作業系統 (Windows/Linux):
安裝驅動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