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自我挑戰組

第一次團體專題系列 第 7

Day 7 : ESP32-CAM 與雲端後端(VM/GCP)之間的串接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的重點在於進一步確認 ESP32-CAM 與雲端後端(VM/GCP)之間的串接。過程中主要在測試 WiFi 自動連線設定、影像方向調整、像素設定,以及釐清人臉識別技術的差異與適用性。此外,也有針對 Google Cloud Vision API、人臉 ID 辨識流程,以及 Flask vs Gemini 的辨識方式進行比較與分析。

遇到的難點與解決情況

項目 描述 狀態
WiFi 連線不穩 ESP32 使用 WiFiManager 時有自動連線失敗情況,需重啟設備。 暫時可透過重啟解決,待進一步優化。
影像畫面顛倒 ESP32-CAM 拍攝的影像上下顛倒,需在程式中調整鏡頭參數。 已確認可在程式設定修正。
IP 位址變動 每次重新連線 WiFi 會產生不同 IP,不易固定連線。 需考慮設定靜態 IP 或使用 mDNS。
像素設定 拍攝組員臉部照片進行訓練時,像素應該如何設定以兼顧速度與清晰度。 建議 320×240 或 640×480 測試,待實驗。
人臉 ID vs 人臉識別 釐清「偵測臉」與「辨識臉」的差異,Vision API 是否能直接給唯一臉部 ID。 已了解 Vision 主要做偵測,ID 需自建比對。
Flask vs Gemini 辨識 Flask 本地比對(dlib/face_recognition) vs Gemini 雲端辨識的差異。 已比較,選擇依專案需求取捨。

今日進度

✅ 測試 ESP32 WiFiManager 自動連線程式

✅ 確認可在程式中修正影像顛倒問題

✅ 確認每次連線 IP 會變動,需找替代方案

✅ 釐清像素建議範圍(320×240、640×480)

✅ 比較 Google Cloud Vision API 的偵測 vs 辨識能力

✅ 討論 Flask 本地辨識與 Gemini 雲端辨識的差異


上一篇
Day 6 : 打好基礎環境 (ESP32 + GCP VM)
下一篇
Day 8 : API 金鑰設定與串流顯示問題
系列文
第一次團體專題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